涪城区小农水撬动成倍社会资金用于农田建设
近年来,涪城区在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投入新机制,3年小农水建设央省补助资金4650万元,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4816万元,用于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一是通过项目引领,吸纳涉农企业投入。整合实施水利、农业、国土、交通和新村建设等13类涉农项目,凭借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吸引了山东寿光、河南恒奥、四川鸿宇等2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在涪城区境内规模化流转土地3万余亩,投入企业自有资金1840余万元建设喷灌、滴灌、管灌等先进灌溉设施,规模化发展名优蔬菜、有机芦笋、绿色芦笋等现代农业。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利用位于绵阳主城区近郊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蔬菜、花卉林果、生态养殖、休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并鼓励社会资金由城镇商品房、高档餐饮业等领域投向农村水利建设。沪川牧场合伙人入股280万元,将绵阳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到了繁养场,实现了年产5000头优质商品猪目标。大成蔬果合作社发动社员集资120万元,在吴家镇幸福村建成3道拦水堰发展流水养鱼。
三是盘活水利资产,增辟以水养水渠道。在新一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确权中,注重新增水利资产增量,盘活水利资产存量。对国家补助资金建设整治的小农水工程,坚持先改后建,由农民用水协会负责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从水费收入中解决工程管养经费;对社会投资和农户自建的小农水工程,一律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促进农村水利工程自我维持,良性运行。
实施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3年来,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国家、社会和农民群众累计投入资金2.05亿元,新建渠道115.21km,改造渠道491.77km,改造山坪塘286口,改造引水堰37处,整治泵站40处,新建蓄水池262口,建设高效节水灌面0.80万亩,整治排涝(洪)沟57.66km。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7万亩,新增节水灌面3.72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升到0.65,年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361.6万公斤,农民年人均增收223元。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