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带动“大农建” 兴水利促进大发展 广安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纪实

01.05.2014  14:04

    近三年来,广安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上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坚持“水利主导,多元投入,规模建设,发展产业,助农增收”的思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的纽带作用,突出抓好农建示范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农水”建设新路子。
    目前,广安市五区市县已全部纳入“小农水”建设重点县,成为全省第二个全域重点县建设示范市,投入项目资金4.78亿元,实现新增灌溉面积33.78万亩,恢复改善粮食生产能力11873万公斤,“小农水”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2009-2011年全省“小农水”项目绩效考核中,我市五区市县均获优良以上等次,其中优秀比例占38%;在2011年全省“李冰杯”考核中,我市农建综合管理、水利、农业、农机四个项目获一等奖,林业、交通两个项目获二等奖,创造了“李冰杯”评比新的纪录。

整合资源、集中建设,“小农水”建设成效显著

    以“小农水”为纽带,整合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大。近年来,广安市始终坚持以“小农水”项目为纽带、以农建示范区规划为统揽,大力推行“三个整合”,将“小农水”规模做大。在整合项目方面,广安市克服部门单打一、各自为政的做法,以“小农水”项目为中心,整合坡耕地治理、水土保持、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项目,集中在示范区建设,打好总体战,做到了全市“一盘棋”。为保证建设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各区市县有效整合中省补助项目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社会业主投入资金和群众投工投资筹措资金,并纳入统一监管范围。整合力量。各区市县整合领导力量、技术力量、施工力量,全程参与示范区建设。近三年来,全市共整合各类项目152个,整合中、省、市、县及群众投入资金达15.3亿元,打造以“小农水”为主体的农建示范区16个,总面积达20万亩。
    以水源建设为中心,科学规划,工程建设质量高。水是“小农水”建设的生命线。广安市将依托现有水源规划“小农水”项目区与做好项目区蓄水保水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做到有水可蓄、有水能蓄,将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农业生产能力贯穿实施“小农水”项目始终。在工程布局上,将沟、凼、池、渠、路纳入优先规划,形成完善的路网、水网体系,其他项目或产业依势而建,顺势发展。通过实施田土改造,广安小农水项目变“零星分散”为“规范集中”,变“薄土”为“厚土”,变“瘠土”为“肥土”,使田土台位清晰、层次清楚、土层深厚、土面平整。以“小农水”为重点的农建示范区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业生产体系。
    以产业开发为重点,有机结合,工程建设效果好。广安市始终注重“小农水”建设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将解决农民用水难、行路难、灌溉难等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小农水”建设的着力点,对山平塘、蓄水池、石河堰、末级渠系、机耕道、人行便道工程进行新修整治。近三年来,共新建整治渠道2266公里,改造泵站89处,整治山平塘2125处,整治石河堰33处,新建蓄水池2299口,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4.84万亩,坡改梯3万亩。同时,注重“小农水”建设与促进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相结合,将调整产业结构与“小农水”建设同规划、同安排、同实施,积极引导业主和农户因地制宜开发优势产业,发展精品农业和效益农业。目前,全市已依托“小农水”项目建成集中连片超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39个。华蓥市高兴镇、阳和镇依托农田水利设施建立2000多亩葡萄园基地,带动周边发展葡萄5000多亩,年产果1200万公斤,实现产值1.3亿元,帮助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在小农水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广安市将“小农水”项目区全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围,深入开展“三建”(建沼气池、建庭院经济、建生态农家)、“五改”(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四通”(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活动,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建设活力充分激发


    创新建设机制,破解项目分散难题。统一选点,科学规划。按照市上统一要求,各区市县政府每年组织财政、水务、交通、国土、农业、林业、农机等部门初选“小农水”项目建设地点,经过pk确定项目村,并编制“小农水”项目区综合规划,实现连片推进目标。统一实施,分类指导。每年统一开工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小农水”工程及整合项目统一执行相应的行业标准,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进行分类指导,并负责组织实施,提高了工程质量。统一标准,民办公助。出台了“小农水”项目管理办法,统一补助标准,鼓励农民自主办水利,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水利设施建成并通过验收后,由政府按管理办法给予补助。
创新投入机制,破解投入主体单一难题。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争取中、省投入。各区市县围绕“小农水”项目区规划开展项目选点、项目申报、方案编制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市、县财政围绕省厅提出的“两个翻番”的目标,按照财政支农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农业投入政策,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三农”政策落到实处。引导业主投入。通过政策导向、市场导向、项目导向、利益导向,引导社会力量开发园区产业,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发动群众投入。以提高投入产出比为着力点,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在不加重农民负担、不强迫命令、不强行摊派的前提下,发动群众自愿投入,充分发挥了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4.78亿元,其中中、省“小农水”补助资金2.05亿元,市、县财政及群众投入2.73亿元;拉动农建示范区其他项目资金达10.52亿元。
    创新监管机制,破解项目管理难题。一方面,健全资金监督管理体系,加强项目建中监督。严格执行项目公示、资金报账等制度,并按照“保质量,保进度,保群众利益”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别实施”的原则进行项目实施。加强资金管理,实行县级报账制,做到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小农水”项目在竣工后都必须进行工程审计。另一方面,落实管护责任,规范项目建后管理。实行业主管理。示范区建成后,土地附属的水利设施与土地一并租赁给业主,由业主负责对水利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实行协会管理。健全以水养水、永续利用的新机制。以工程受益农户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将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水利设施明晰产权后入股协会,由协会负责经营、管理和维护,所收水费和租赁费节余部分按股分红。实行农户管理。对相对分散的小微水利设施,根据所在地块将产权交由农民自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强化领导、形成合力,保障措施扎实有效

    强力驱动,大力构建领导抓、抓领导的“小农水”工作领导格局。广安市全面落实了以“小农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已成立的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小农水”项目的统筹组织和监督管理。各区市县参照落实了相应管理机构和人员。市委书记王建军,市委副书记、市长侯晓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雷,副市长甘用德等领导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小农水”示范区建设,现场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坚持每年将“小农水”工作纳入调研议题,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市委、市政府把“小农水”建设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市、县、乡镇层层签订《“小农水”建设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齐抓共管,大力健全定责和考绩相结合的“小农水”工作责任体系。全市印发了“小农水”各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制定了会商制度、奖励暂行办法等规定,明确了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资金配套到位、整合到位、使用到位;明确了市、县水务部门的技术指导责任,负责对项目规划、实施地点等进行技术指导和把关,确保项目质量;明确了乡镇实施主体责任,负责项目开工前准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落实镇村负责的小微水利设施产权等工作。同时,加大对“小农水”工作问责力度,对重视不够、责任制落实不力的,定期督查,严格追责,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指导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格局。
    狠抓宣传,大力营造群众主动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的“小农水”建设氛围。充分利用贯彻落实会、动员部署会、群众坝坝会以及电视、广播、网络、板报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小农水”建设、政策、规划、先进典型事迹,大造治水、兴水、节水氛围。同时,通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等途径,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广泛宣传新形势下兴水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加强与省级以上媒体合作,今年以来,在新华网、《四川日报》、四川水利网、广安水务网等媒体发表文章及信息1200余条。在市、县两级电视台开办“农建专题”栏目,实时播放“小农水”专题片,宣传报道各地在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在城区、乡镇人口集中区和主要公路旁边、项目基地,制作大型户外宣传广告50余幅、宣传标语1000余条。市、县两级创办了《“小农水”简报》,全年印发123期,通报督促各地“小农水”工作进度,宣传各地经验做法,极大地推动了“小农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
省防指启动III级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