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广安小伙患癌去世 捐出眼角膜和遗体

12.02.2014  21:1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雷兹)2014年2月10日凌晨5时,26岁的广安小伙龙德志因患癌不幸离世。在与病魔斗争期间,他曾表示去世后愿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一度遭到父母极力反对。10日下午2点,康桥眼库(四川省红十字眼库)的工作人员赶到广安,摘取了龙德志的角膜,实现了小伙子临终前的遗愿。

        26岁小伙患癌离世前承诺捐献角膜和遗体

        “德志从小就性格开朗,在街坊邻里以及亲戚中都有很好的口碑。”龙德志的表姐说,小伙子生前喜欢帮助人,在大学期间每年都会献血。如今在龙德志的《无偿献血证》上,还保留着他的献血记录。“献出一点血就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表姐说,这是龙德志献血的初衷,简单而美好。

        2011年,龙德志大学毕业,从海南回到四川,在广安一家地产公司上班。2013年11月,龙德志被查出贲门癌晚期。医生当时就预计他只有2个月的时间。

        在被病痛折磨得枯瘦如柴的时候,龙德志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死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埋在泥土里可惜了,还不如捐献出来,这样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回忆龙德志说出的这句话时,50岁的父亲龙先贵掩面痛哭。

        龙先贵说,他们一家都是本分人,也有着“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思想,不要说捐献遗体,单是捐献角膜或者器官都是不能接受的。“最初我们是极力反对的,可是,孩子不停地劝说我们,还哭着求我们,说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希望我们能满足他。”龙先贵说,最后他与爱人反复商量后,最终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要求。“我们就只有这一个孩子,不希望他带着遗憾离开。

        捐出角膜将使两人重见光明 遗体供给医院用作教学研究

        龙德志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广安,找了一家地产公司上班,目的是离家近,可以随时照顾父母。

        考虑到自己是家中的独子,离世之后父母就成为了“失独老人”,可能会孤苦伶仃地渡过余生。所以,龙德志在病痛中主动向父母提出让他们收养一个孩子。“他说,我们老了之后,就有人照顾了。”龙先贵说,患病期间,儿子还托身边的朋友四处打听,看有没有适合父母收养的人。“孩子懂事,把他去世后我们如何安顿的事情都考虑周全了。”龙先贵说。

        苦撑了2个多月后,2月10日早上,龙德志最终离开了人世。

        当天下午,康桥眼库的工作人员在广安当地红十字会的联系下,第一时间赶赴广安,摘取了龙德志的角膜。经过检查,龙德志的角膜符合捐献条件。“2月14日,我们将把龙德志的角膜移植到两名男性角膜盲患者眼睛上,他的大爱会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角膜移植与眼表病专科副主任周李表示。根据龙德志本人的遗愿,他的遗体也将提供给华西医院用作教学研究。

        四川年捐角膜案例数百 更多人还在黑暗中等待光明

        据了解,我国有超过400万的角膜病盲人,角膜疾病已成为排名第二位的致盲疾病,角膜盲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角膜移植。但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数量仅在5000例左右,四川省每年仅完成300例左右角膜移植,其根本原因在于可供移植的角膜奇缺。

        2009年3月1日,康桥眼库正式启动,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人员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四川省内每年大约有4万至5万人有眼角膜移植需求,其中符合条件能进行角膜移植术的大约有2000例。”康桥眼库工作人员徐婕介绍,在庞大的角膜移植需求群体对比下,眼角膜捐献的数量极为稀少,大部分病人只能在黑暗中等待那一丝希望微小的光明。

        据统计,2013年在康桥眼库的登记备注中,四川省共接收了来自社会各界的59例眼角膜捐献,经检查,捐献的100多枚眼角膜最终符合捐献条件,并成功实施移植手术的只有82例,“较往年有小幅增长,但还是太稀缺了。”徐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