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的三类“转型” 背后风险仍需警惕

11.02.2014  12:51
核心提示:岁末年初,一个关于九阳股份私人定制的故事流传开来,故事的内容不用深究,但其事发由头是九阳的小米豆浆机One Cup实在太受关注   岁末年初,一个关于九阳股份“私人定制”的故事流传开来,故事的内容不用深究,但其事发由头是九阳的“小米豆浆机”One Cup实在太受关注。   卖豆浆机的九阳股份这次不仅借着营销高手小米火了一把,甚至大有风头盖过雷军的样子。当豆浆机能够拥有WiFi功能时,谁都想来瞧个明白,要的就是九阳股份这股敏感的直觉和毒辣的眼光。销量先不说,股价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这是一个转型的成功案例。九阳股份的规模介于超大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转型无非主业还是非主业的选择题,但九阳先选择了继续在主业上花功夫。而“网”是当仁不让的转型方向。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物联网,信息大爆炸下,九阳股份寻找到了撬动大众关注的准确支点。   同样“夯实”主业的还有好想你,这家上市之初拥有泱泱加盟店的上市公司正在逐步向“零食”定位转型,而一个必然就是加盟数量的减少以及线上销售渠道的增加,不过,其大力拓展电子商务领域渠道,其目的是为了向“休闲零食”定位转型。   可以说,这种转型,只是公司实现大战略的一种途径,而不是替代本身主营。一个很明显的共通点是,无论是九阳还是好想你,在其各自专注的细分领域已经取得霸主地位。放弃细分市场不可能,于是就要继续在手段上多下功夫。   另一类企业则走“跨界”路线,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在传统主业旁边放上了一个第二主营,甚至于同主业差得十万八千里的也大有人在。一方面,上市之后,资金宽裕,不少公司本就蠢蠢欲动;另一方面,市场对于热门领域热衷的大环境,手游、彩票、电子消费、互联网金融等,都是如今的大热门。   2013年当仁不让的大热门奋达科技就是一例。要问为什么这么火,公司从传统的小家电音响制造生产商一跃成为消费电子企业转型——从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发,奋达科技向市场证明了企业不仅仅有生产代工能力,还有研发能力。如此大的跨度,让公司股价涨得很欢乐,但也容易波动。2013年底一则公告称“可穿戴设备尚未形成收入”,让股价足足吃了两个跌停。不过在最近几天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司又透露“第一款智能手表已于2013年第四季度小批量出货”。   再如,餐饮业的湘鄂情宣布进军环保领域,而从去年7月底到年底,公司先后三次斥资投向环保领域。跨度之大、力道之猛,令人印象深刻。而单单是去年下半年,光伏设备商京运通收购脱硫脱硝公司、工程建筑商中工国际增资水务公司,华仪电气设立环保子公司等,一刹环保领域成为除了“手游”之外的另一跨界热门。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跨界”中,一些企业的确是谨慎转型或试探,而另一些则是本来就是个“大杂烩”,什么流行玩什么,打着“转型”的旗号炒作股价。   介于主营“小翻新”和大玩跨界这两者之间的,是不少中小型公司,亦同大企业一般,寻觅到了产业链的突破口。只说近几日,星网锐捷的K米广受关注。尽管K米作为KTV行业的首个APP不是新鲜事,但却是星网锐捷切入移动互联产品的“试水”作品,一改以往星网锐捷以往关注点集中在硬件产品的印象,未来,牵动公司的不再仅仅是4G、国产化对公司的业绩影响,还有其K米业务对公司从传统的硬件设备提供商往移动互联网转型。   又比如,传统票据印刷龙头东港股份则开始致力于开发实施建设的电子发票系统平台,开创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商业模式,意欲在电子商务相关业务拓展转型。而不久之前,公司还设立了山东东港网络科技公司,无疑有助于公司在电子发票等互联网相关新兴领域进一步开拓市场。类似的案例还有从电梯制造商向电梯服务商转型的康力电梯,从智能建筑集成商成功转型为智慧城市服务商的延华智能,前者借着电梯更新改造、旧楼加装电梯项目的增多,意识到全面服务商的空间所在;后者通过收购+智慧城市模式提升体量并且完善布局。   俗话说“船小好掉头”,相较于大型企业转型不易,中小企业的转型模式显得更为多元。“穷则思变”固然是好事,思索转型总比躺在功劳簿上强,但风险控制亦极为重要。   以往上市公司一窝蜂投向房地产、矿产的情况还历历在目,亦不乏跟风之后空留“一地鸡毛”的教训。   如今看,积极的一面是,企业转型的形式更为多元、领域更是广泛,而且聚焦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新兴产业的比例明显加重,这亦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所带动的必然结果,而且不少转型同主业的确有一定关联度或对完善产业链有帮助。   但也应该注意到,“转型”不能舍本求末,亦不能盲目跟风。另外,“浑水摸鱼”者亦不是没有,在个别上市公司身上,“什么流行玩什么”的痼疾又有所发作,“转型”亦只是炒作股价的需要,房产、矿产还是物联网、电子商务手游,其实本质还是“画饼”,并无差别。这类“转型”到底有多少成色,投资者还需要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