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川籍海军将领 曾率水师收复东沙巡视西沙

14.07.2016  11:37

晚清广东水师提督、广安邻水人李准还曾为西沙15座岛屿命名

李准

李准派水师提标右营游击林国祥(左)、赤溪协副将吴敬荣(中)、试用通判王仁棠至东沙岛。

日本人侵占东沙岛铁证:东沙岛改名西泽岛木牌。

李准1910年所著的《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李准家乡邻水李公馆老照片。

人物档案

李准(1871年3月26日-1936年12月22日),清朝广东水师提督,原名继武,派名新业,亦名木,字直绳。1909年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巡视命名西沙群岛,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确立南海主权。所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任庵自编年谱》,至今是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主权的重要文献。中国政府特在南海命名“李准滩”,纪念李准收复东沙和巡视西沙等南海诸岛的历史性贡献。

众所周知,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作为晚清广东水师提督,四川广安邻水人李准曾率军收复东沙岛、巡视西沙群岛等南海岛屿,宣示南海主权,并为西沙 15 座岛屿命名。其所著的《广东水 师 国 防 要 塞 图说》,首次使用现代科技经纬度记录,将东沙、西沙等南海诸岛纳入国防版图,是力证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的重要文献。

2005 年,邻水县新建护城河,当地作家何正华帮忙负责收集提供邻水本土诗词,雕刻在护城河河堤上。

“当时有人给我提供了李准的一些诗词,我才关注到广安本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晚清‘从一品’大员。”作为李准的家乡人,何正华从 2009 年开始收集资料,通过对李准生平事迹、著作、手稿自传《任庵自编年谱》等进行研究,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将李准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史实还原,并搬上荧屏和话剧舞台。

初次巡海 收回日占东沙岛

据李准《巡海记》所述,他率水师编队出海巡阅的首站,便是“距香港一百二十海里,在澎湖南澳之间”的东沙岛,此岛“向无居人,闽粤之渔户常有至其地者”,当时为日本商人西泽吉次所占。他们在岛上升起日本国旗,擅自开建厂矿,采运鸟粪(可作磷肥)、海带、玳瑁等海产品,已经两年有余。

李准乘伏波舰巡阅到该岛附近海面,抬眼发现岛上飘扬的日旗,不胜惊讶,“此吾国之领海,何来日本之国旗?”他当即带领官兵登岛查勘,发现沙滩上竖有一木牌,赫然已将东沙岛更名为“西泽岛”,聚集了120多名日本人。西泽吉次以甲午之战的胜利者自居,认定此岛是“日本之领土”。李准“乃进而执西泽”,一面“派人监视,不许再行采取各物,存货亦不许运去”,一面报告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日本人交涉,交还此岛。

张人骏当即用加急电报上奏朝廷,希望外务部“迅与日使交涉,饬将该国商民一律撤回,由我派员收管,另筹布置,一申主权”。

在交涉过程中,日本驻华公使索要东沙岛属于大清国的海图证据,还故意刁难说,“必中国二百年以前之地理舆图乃可为凭。”张人骏手下一位幕僚拿出康熙年间高凉镇总兵陈伦炯所著《海图闻见录》摆在日本人面前,东沙岛自古属于中国确实有据可查。经过据理力争,日本最终放弃东沙岛,大清国“卒未费一钱而收回焉”。

据何正华介绍,李准遗著《年谱》、《自述》、《李准巡海记》及《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等史料,都记载了李准率舰巡视东沙岛,登岛盘问日本人、怒下日旗、现场查封厂房设备等详情。其《自述》中记载:距汕八十里,海中有挨仑(英语海岛曰挨仑)。俗名称东沙,久无人往巡。遂为日占据,强将领海侵。更名西泽岛,旭日旗高升。机器厂屋建,轻便铁道成。我遂下彼旗,索还我海瀛。

照片作证 东沙岛早已属于中国

为了求证这段历史,何正华辗转多地,得到东沙岛百年前图片一组,其中有李准得力助手王仁棠与水师管带林国祥、吴敬荣的合影,也有东沙岛上日式厂房前“西泽岛”字样的木牌照片。

“照片有力地印证了东沙岛事件文字记载的真实性,更是中国政府和海军对南海诸岛行使管辖权的铁证。”何正华说,早在1730年,陈伦炯父子两代花费数十年心血著成的《海国闻见录》,就曾对南海诸岛地图进行记载,首次把南海诸岛分为四个群岛,标绘有四大群岛地名和位置:称东沙群岛为“气沙头”,西沙群岛为“七洲洋”,南沙群岛为“石塘”,中沙群岛为“长沙”。

正是《海国闻见录》成为关键证据,日本不得不承认东沙岛并不是西泽发现的,而是早已属于中国。

巡视西沙 为15座岛屿逐一命名

据何正华介绍,收回日占东沙岛的同时,李准报请清政府后,把目光投向了整个南海,思考着怎样才能避免外夷对南海的觊觎和侵占。这也成了李准首先巡视西沙群岛的直接原因。

对于西沙岛屿,李准手稿自传《任庵自编年谱》中记载:“经吴敬荣、林国祥、王仁棠先会同粤海关船员往探,当会商安帅亲往探明,绘成海图,以便呈鱼师、海港、军部、内阁立案。免又如东沙之覆辙,待有外人占据始为交涉为其计”。

随后,李准从水师中选出伏波、琛航和广金三舰组成舰队,于宣统元年(1909年)前往西沙群岛巡视,前后总计23天。

李准船队最先到达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林岛,即现在的永兴岛,在岛上鸣炮,升大清黄龙旗,并刻石立碑,上书“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郑重昭告世界,此乃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船队接着穿梭在西沙15个岛屿之间,逐个登临,逐个命名。其命名的特点,是“触景生情,就地取材”,将乘坐的军舰、随船所带物件,以及两广总督张人骏、李准本人及随船人员的籍贯和姓名都用上了。如张人骏为河北丰润人,因此有了一个“丰润岛”,李准出生四川邻水,就有了一个“邻水岛”,还有了以伏波舰命名的伏波岛,因琛航舰得名的琛航岛,掘地得淡水命名的甘泉岛,取自四川华阳人王文焘籍贯的华阳岛等。其中,琛航岛、广金岛、甘泉岛、珊瑚岛沿用至今。

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

重要文献

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力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

除命名岛屿之外,李准巡视南海诸岛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首次以官方身份测绘了海图。他特地带去四名测绘委员和四名海军测绘学堂学生,对各个岛礁开展实地测量,共绘得海图27幅之多。

《李准巡海记》说:“所历各岛,皆令海军测绘生绘之成图,呈于海陆军部及军机处存案。”朝廷也因此于当年颁布《外务部测绘领海荒岛之计划》:“嗣后我国勘定各岛,无论何国均不准以无名荒岛任意侵占。并咨沿海各省督抚,随时饬派军舰巡视,以免损失海权。”

1910年,李准亲笔著成《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成为证明中国对东沙、西沙等南海诸岛拥有无可辩驳主权的重要文献。

图说里的《东沙岛》和《西沙岛图说》,还首次使用了现代科技经纬度:“西沙岛在瓊州陵水县榆林港之东南,星罗棋布,延袤直自纬北一十五度四十六分至纬北一十七度一十七分五秒,横自经东一百一十一度一十四分至经东一百一十二度四十五分。共岛十五处,分为西七岛、东八岛。水深一十三拓至二十拓不等。岛产燐质、雀粪极多。宣统元年,张前部堂派员查勘,现拟招徕华商承办岛务官,为保护维持,以重领土而保利权。”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地将南海诸岛作为国防要地纳入国防版图,也是证明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政府早已对南海实施管辖最直接有力的证据。”何正华说,《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第一次将东沙岛和西沙岛纳入国防要地,是中国政府证明南海主权的重要文献,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是开创性的,被学者称为南海九段线形成的开端。

据何正华介绍,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曾说:“在U形断续线出现前,中国历代南海疆界线并无统一画法,而近代南海海疆勘测,则始于前清政府1909年西沙的主权宣示。”

纪念李准率水师巡视南海诸岛

我国在南沙群岛命名“李准滩”

为纪念李准奉命率水师巡视南海诸岛,1947年和1983年,中国政府两次在南沙命名“李准滩”。

李准滩位于南沙群岛西部,在广雅滩南12海里,北纬7度46分—50分,东经110度26分—31分范围内,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3.7公里,水深在18—37米之间。

据《人民日报》1975年 11 月 25 日的报道:1909年,水师提督李准率一百七十余人,分乘“伏波”“琛航”等军舰前往西沙群岛,查明岛屿十五座,命名勒石,并在永兴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诸岛为中国神圣领土,此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已为各国所公认。

何正华说,三沙设市纪念碑文里面也提到了1909年李准巡海。“从宋代以来,中国各个朝代对南海诸岛行驶管辖,李准巡海,率伏波、琛航等三艘军舰巡视西沙群岛,登永兴、甘泉、邻水等15座岛屿,树碑升旗、宣示主权。”何正华说,这是中国政府行驶管辖权的重要证据,也证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刘虎

综合人民日报

图片由何正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