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建投资项目单位"黑名单" 失信将受到惩戒

21.08.2015  10:39

  ●建立投资项目单位统一代码、异常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三大制度

  ●出现3次以上一般异常信用记录或1次重大异常信用记录且未按规定整改的,将被纳入“黑名单

  ●将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投资补助、贷款融资等方面受到联合惩戒

  “投资项目单位出现3次以上一般异常信用记录,或1次重大异常信用记录且未按规定整改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要将项目单位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日前,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四川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工作方案》,明确我省将建立投资项目单位统一代码制度、异常信用记录制度和“黑名单”制度三大制度。

  近年来,我省已大幅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限,企业、基层的投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强化,而《方案》出台的目的,在于解决“监管弱”的问题。

  根据《方案》,投资项目注册后,即时生成作为该项目整个建设周期身份标识的唯一项目代码,相当于项目的“身份证”,并与社会信用体系对接,作为后续监管的基础条款;违反法律法规擅自开工建设的、不按照经批准的内容组织实施的、未通过竣工验收擅自投入生产运营的,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视为信用异常;项目单位出现3次以上一般异常信用记录,或1次重大异常信用记录且未按规定整改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要将项目单位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对有多次异常信用记录或被纳入“黑名单”的单位,将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准入、投资补助、贷款融资、资质审核等方面受到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到2015年底,我省将建成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同时,将相应调整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环评审批、节能审查、水土保持、压覆矿产资源批复等相关事项的审批权限,尽快实现同步下放。还将加强对基层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规范,以解决审批权限下放后,基层部门“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

  延伸阅读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监管

  ——解读《四川省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工作方案

  □本报记者 梁现瑞

  实现“三步走”,解决“监管弱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方案》是一个整体的制度安排。近两年,我省通过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大幅度取消和下放了审批权限,目前,需报省级及以上核准的事项比去年初减少60%以上,“审批多”、“审批难”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在此基础上,《方案》的出台,属于整体制度安排中的第三步——解决“监管弱”的问题。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大量的审批权限取消和下放后,“一放就乱”的现象有所抬头;另一方面,基层政府面对从天而降的审批权限,存在“接不住”“管不好”的现象。

  建立对投资项目加强监管的制度,会不会变成变相审批?该负责人表示,加强监管目的是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是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在平台上实现监管。

  对于企业的监管,更是寓监管于服务。企业向政府报送了信息,政府就有义务向企业提供服务,包括有关的审批快捷通道、优惠政策给予等。

  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到2015年底将建成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平台建立健全监管联动机制和约束惩戒机制,实现“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促进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该平台是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外网,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批监管网络。

  之前企业办理审批,要在多个部门、多级政府之间反复跑,项目还未必能审批成功。今后,项目单位需要办理审批时,就先到这个平台上注册登记,系统接收到资料后,就会赋予一个项目代码。

  项目代码相当于身份证号,一直跟随项目至竣工验收阶段。项目单位可通过代码,在平台查询到审批办理流程,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办理时限、办理要求等。随后,各审批机关就可同时在网上开始审批核准。时间节点、办理程序和结果,在网上都可以查询。项目卡在哪个环节,哪个环节慢了,一目了然。

  加大对基层部门的能力提升

  最近几年,各级部门的审批权限纷纷下放到县级投资主管部门,但县级部门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水平,人手也不够,根本顾不过来。《方案》提出,要强化对基层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规范。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整合监管力量,建立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强经费保障,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我省将通过汇编政策文件、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市(州)、县(市、区)的业务指导与培训。

  为了解决审批权限下放不同步,项目审批“上下跑”的问题,《方案》明确,将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提高核准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