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出台首份候鸟迁徙地保护规划
原标题:中国将出台首份候鸟迁徙地保护规划 上千个候鸟迁徙地有望加强候鸟保护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林维):中国国家林业局近期透露,第一份覆盖全国的“候鸟迁徙路线保护规划”即将出台。届时,将划出上千个候鸟迁徙的重要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实行更完善的保护候鸟的措施。这对于每年数千万途径中国的候鸟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长期关注候鸟生存状况的北京林业大学动物学博士后杨洪燕从2003年开始在唐山、天津等候鸟迁徙地调研,在她看来,近年来渤海湾地区的候鸟栖息环境恶化了不少,“截至2010年,京唐地区因为滨海新区和曹碑店新区这两个项目,潮间滩涂减少了三分之一,有一百多平方公里,这对于依靠潮间滩涂生活的候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比如我博士时专门研究的一种红腹滨鹬,这种鸟专门吃潮间滩涂泥里的蛤,如果把滩毁了的话,我们发现整个种群数量是下降的,到11年还维持在6万只,这两年就下降到4万只。”
环渤海湾地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栖息地。目前,在全球的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中国境内:分别是大西洋、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迁徙路线。这三条路线关系到数千万的鸟类繁衍生息。然而近年来随着围垦、污染等人为破坏,候鸟栖息地正急速减少。有开发者辩解说,破坏一个地方,鸟儿可以改航道、改栖息地,对这种说法,杨洪燕批驳说:“第一,你看整个环渤海都在围垦,栖息地越来越少;第二,像这种长途迁徙的鸟,它们是百万年甚至是亿万年形成的适应性。这些鸟在地球很南的地方越冬,然后到很北的地方繁殖,它们迁徙时不吃不睡连续飞行4、5天,然后在栖息地吃一个月的时间把自己吃胖了,再持续飞5000公里到西伯利亚繁殖地,所以中间这一块栖息地相当于加油站,而且是唯一的加油站,对候鸟来说特别重要。”
中国国家林业局正在制定全国首份“候鸟迁徙路线保护规划”,这个消息对杨洪燕及她关心的成千上万只候鸟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目前,该规划初稿已完成,正在各省市林业系统内征询意见。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建立、专门研究候鸟迁徙规律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是这份规划草案编制的主要执行方。该中心主任陆军介绍说,这份规划列出了全国1200余个候鸟迁飞的重要地区。下一阶段,将主要依托地方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环保组织等机构来开展候鸟保护工作:包括设立迁徙地保护站、宣传候鸟保护重要性等。对此,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的王建民坦言,栖息地管理面临“多龙治水”的困局,导致各方协调成本增加,“候鸟栖息地很多是洼塘、海滩、河流两岸等地。比如河流两岸的湿地是归水务局管;而海滩又归海洋局管,例如填海工程由海洋局批,而地方政府和领导没有权利阻止海洋局的事情,所以这个东西要保护起来还需要各方协调。”
栖息地管辖权分离的情况并非天津独有。上海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人员证实,各类型湿地在上海至少分属9个不同部门管辖。对此,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陆军强调,有效保护候鸟迁徙地必须有制度保障,“最有效的保护途径,是努力把重要的候鸟迁徙地纳入国家的‘生态红线’中保护起来,因为在‘生态红线’中,国家会以相应的法律形式对地点实施保护。现在我们采取的保护系统,还仅仅限于各种部门,包括林业系统组织的保护措施,所以力度有限。如果能纳入‘生态红线’,就意味着长期、有效、彻底的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杨洪燕还建议,应该通过引进商业投资,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让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保护生态栖息地和地方经济发展是可以共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