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山东寿光经验推进巴中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民企帮村、工商助农”的思考

05.11.2013  18:40

 

10月27日至30日,我带领市、县(区)工商联相关人员和民营企业家代表,赴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和三元朱村等地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寿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经验,纵深推进全市“民企帮村、工商助农、加快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在为期4天的时间里,通过走基地、访农户、听介绍、看市场,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一、所见所闻

(一)寿光市“科技强农”经验值得我们参考。科技兴农是寿光蔬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法宝。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17名党员解放思想、率先实践,砍掉自家即将成熟的30亩玉米,建成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既让当地居民吃上了反季节蔬菜,又找到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也拉开了寿光市科技兴农帷幕。二十多年来,寿光市坚持引进与开发、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用科技武装蔬菜产业,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46家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开展蔬菜育种、栽培、植保、设施等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如今寿光已成功研发推广了第六代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连栋智能温室及多功能日光大棚,应用了电动卷帘、电脑控制、信息管理等3000余项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生物组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全市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7%。现代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特色化、品牌化、工厂化等特征在寿光随处可见,蔬菜产业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如今,寿光有冬暖式蔬菜大棚48万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785个,年产蔬菜400万吨,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还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2012年寿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53元,其中农民每赚10元钱至少有6元来自蔬菜产业。

(二)寿光市“市场活农”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寿光市始终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建成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搭建交易平台,使寿光成为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蔬菜标准形成中心,成功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在寿光基本实现了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掉的菜。寿光市还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本着“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受益”的总体思路,从2000年开始举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目前已成功举办14届,实现了全世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的全方位汇集,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成为寿光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体现寿光特色的名片,实现了寿光农业产业发展的国际化。

(三)寿光市“品牌强农”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寿光市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实践中,积极创新理念,致力打造品牌蔬菜。通过健全监管、标准、生产、检测、品牌创建五个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蔬菜品质,推进了产业品牌化。目前,该市已成功注册农产品商标980件,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5件、山东省著名商标54件,有20多个大类10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61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这些品牌和商标使寿光蔬菜瓜果带着名气走向市场,身价倍增,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

(四)寿光市“政策惠农”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寿光市加大政府规划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带动整个区域的现代农业和光观农业发展;对当年新获“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的,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支持品牌创建;制订了免收外来客户、车辆手续费、管理费等优惠政策,本地和外地运销蔬菜的车辆,公安、交通部门一律不查、不罚;外地客户、车辆到寿光运销蔬菜的,优先安排场地、安排菜源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户、车辆到寿光运销蔬菜。目前,寿光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成功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84万亩蔬菜、8万亩果树、5万亩棉花的产业新格局。

(五)寿光市“民企带农”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寿光市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路子,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反租倒包、招标承包、使用权拍卖等方式创办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种养加工、科研开发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集约经营,逐步从“公司+农户”的松散型走向“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农场化,走出了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新路子。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运销企业,目前寿光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2家,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效益,同时也带动了蔬菜种植和发展。又如占地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由香港旺益集团投资建设,吸引了全国300多家企业入驻,拉动多个产业同步发展,既形成一座新的城市,又做强了一个总部经济。

(六)寿光市“光彩馈农”经验值得我们参考。一个村富了不算富,一个县富了不算富。二十多年来,寿光市三元朱村充分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发展壮大、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采取“敞开门”与“迎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农技培训,先后举办农技培训班3000多期,160多名技术人员常年在外传授技术,不遗余力传播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累计为26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农业技术骨干30多万人,带动亿万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所感所思

寿光经验告诉我们,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克服小农思想,树立大农业观念,跳出巴中看巴中,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发展。为此,就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民企帮村、工商助农、加快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

(一)注重选育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寿光农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原因是确立了“以菜兴市,以菜富农”的工作思路,选择蔬菜这个支柱产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做响品牌,才抢占了先机,抢占了市场。纵观我市农业,品种多但规模都小,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突出,产业分散,即便有“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南江金银花”、“南江翡翠米”、“巴山土鸡”、“巴山猪”等特色农产品,均因总产量太少、规模太小,难以形成优势。同时,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但从事农业人口少,主要依靠外出劳务收入,其根本原因是农业低效,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当前,我们应当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规划,走“一县(区)一品”或“多乡(镇)一品”之路,选择确立主导产业,集中攻坚,重点培育,做大总量,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尽快构建起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农业支柱产业。

(二)注重龙头企业带动。寿光经验表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既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又能够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是一项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举措。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对种养大户和市场前景广、产品质量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民营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鼓励推广“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农场化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或者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来实施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从源头上更严格的保证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三)注重专业市场建设。如果说做大农产品规模、做优农产品特色是基础和前提,那么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能够卖得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寿光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产销并重,以销带产,是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前我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还不完善,专业市场较为缺乏,没有实现很好的产销对接。为此,应把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升级改造一批现有农产品市场,建立多层次、多领域、专业化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为种植养殖农户提供有效的交易信息和交易场地,实现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的信息对接,促进产需平衡和供需平衡。应鼓励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与蔬菜加工、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的有机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加快产品上市,防止价贱伤农、影响农民种养积极性的现象发生。还应推广使用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空间,把巴中农产品销往全世界。

(四)注重科学技术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当前,我们应积极借鉴寿光“科技兴农”模式,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工作,研究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开展类似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活动,加快培养种植能手和加工能手等生产型人才,加快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等服务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五)注重优质品牌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是提升农产品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应科学制定全市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加快“巴食巴适”区域品牌注册和推广力度,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形象、统一经营”的使用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巴食巴适”区域品牌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还应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强质量管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等第三方认证进度,做好商标培育工作和驰著名商标争创工作。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培育3至5个全国驰名的农业名牌产品,使全市农业迈上新的台阶。

(六)注重三大产业融合。三大产业高度融合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根本出路还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因此,我们应结合新型工业化建设,发展与农业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变农民为工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证农民有固定的收入;结合“巴山新居”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聚集生产要素,支撑二、三产业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农村就业结构,反哺农业,富裕农民。

(七)注重政府引导服务。结合寿光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应注重“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企业主动、政府引导,企业发展、政府服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就是各级政府应有效发挥职能作用,企业干不好、市场干不了的政府来办;农业工作中薄弱的地方就是政府要下功夫的地方,由政府补台,起好主导作用;凡是企业能干好、市场能做好的放手给企业、放手给市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市场规则和现代企业管理规则办事,切忌政府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防止个别部门用计划经济的办法,啥都去管,啥也没管好。“企业主动、政府引导”就是各级政府应制定好优惠政策,破除一切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寻找商机、寻找发展壮大的潜力。“企业发展、政府服务”就是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创新服务,给涉农企业排忧解难,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壮大,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投资农业,服务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