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为孩子的上学路撑起“安全伞”

21.03.2014  13:40

              编者按:开学以来,我校附属实验小学携手家长志愿者维持校门秩序,保障校门路段交通畅通。“家长义工”协助管理学校的举措得到社会广泛赞誉。3月14日,《教育导报·家教周刊》以较大篇幅对此作了详细报道,全文如下(略有删减): 

为孩子的上学路撑起“安全伞”

                早上7点50分至8点10分,是学校每天的交通高峰时段,送孩子到校的家长车辆络绎不绝,交通拥堵成为学校难题。面对这样的状况,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得家长志愿者联盟组织行动起来了。去年9月至今,他们自发形成安全护卫队,参与学校交通治理,保障每个孩子安全进校。现在,由于家长志愿者配合保安进行有效疏导,校门外虽依然车水马龙,却变得井然有序了。

              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育人水平,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平台,探索家校共育新途径,让家长变身“义工”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家长义工变身交通协管员

              早上七点半未到,值班的家长志愿者也已等候在道路两旁。五年级学生家长范敏早早来到学校门外,佩戴上“家长志愿者”绶带就立即投入工作中,当载着学生的车辆快速驶来停在“学生下车处”时,他们快步迎上去,打开车门,协助学生下车,再牵着学生来到斑马线处,小心护送他们过马路安全进入学校。范敏是川师附小的一名家长志愿者,每周二她都会到学校门口维持秩序。

              川师附小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校园内,校园大门正对着交错的三叉路口,过往人员及车辆相对复杂。每天学生来校和离校的高峰时段,校园大门口的空地上就会挤满了接送孩子的自行车、助动车,甚至连汽车也会在此停靠调头。

              教导处主任叶帆告诉记者:“校园内交通大,家长志愿者主动参与协助校内交通的行为特别温暖人心。”

              “之前,家长从进川师校门到送完孩子出去要20分钟以上。”家委会主席杨伟英回忆,孩子们在下车后,一般都是自行过马路,甚至有孩子在马路上打闹,因此产生不少安全隐患。前来接送孩子的车辆更是占据了道路的大部分空间,有些家长还会将车停在机动车道上,下车帮孩子整理衣服、收拾书包,甚至把孩子送进校门,目送孩子走进教学楼之后才折返过来把车开走,严重阻碍交通。

              杨伟英估算了一下,学校学生一多半都是家长用私家车接送,每天早晚高峰期,涌入这条马路的车辆数以千计。

              去年9月,为了维护校门口上下学的交通秩序,确保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川师附小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倡导学生文明行路,并呼吁家长文明接送。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由学校家长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了家长志愿者联盟组织,每天组织家长在校门口执勤,指挥学生文明过马路,排队上下学,引导接孩子的家长们文明停放车辆,有序接送学生。

              做孩子的“身边榜样”

              志愿者按照值班表被安排上岗,每天都有两位固定值班的家长负责早早地来到“岗位”上,一起协助值班老师管理交通秩序。范敏就是那时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她已经多次到校门口维持秩序。范敏说,参加义工活动维持交通秩序,不仅让校门口的交通变得通畅,也让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好习惯。

              一开始志愿者们还是遭遇过不少尴尬,还有家长冲杨伟英发过火。而现在,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都说:“以前很混乱,家长乱停乱放车辆,现在有志愿者在这里疏导就比较畅顺。家长停车自觉了,小孩子也会跟着自觉,懂得遵守这种规则。”

              “你下车时,有叔叔阿姨为你开门,你过马路时,有叔叔阿姨为你停车让行,你应该对这些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校长邱华也时常以家长志愿者为例教育学生,她说,家长的志愿行为会成为孩子最好的“身边榜样”,也希望孩子们能由此从生活中学会体会感恩。

              经过志愿者和老师们一段时间的配合,现在,学校上放学时的交通秩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管理,显得平稳有序,基本不会出现拥堵的现象。

              现在,家长志愿者联盟公益组织越来越活跃,他们参与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除了当起交通疏导员外,一些家长志愿者还根据自身的职业,应邀来到学校开设活动课。上学期,一位心理学专业家长开设的青春期情绪引导讲座走进了校园。元旦游园活动,他们负责兑奖,维持活动秩序。运动会,他们为学生呐喊助威,提供药品和热饮。

              邱华说,家长是学校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协助学校各方面管理的重要资源。让家长变身“义工”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这样的做法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很是常见。川师附小结合自身特点,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让家庭、学校、社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寻找最佳合作新途径,这样也能更好地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