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导弹牵引车抛锚 从外地买零件发现当地产

08.10.2014  21:59

  原标题:解放军导弹牵引车抛锚 从外地买来零件才知当地产

   县域军民融合发展的西峡样本

  无驻军部队、无军工企业,偏僻小县贯彻军民融合大战略,步子应该怎么迈?深秋时节,记者踏访西峡,以期透过取样分析,求解县一级如何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大战略。

  2010年底,在保障某部实兵实装检验性演习过境时,一辆导弹牵引车抛锚,急需某型号离合器壳总成,该部紧急向县人武部求援。因这种特种零件不常用,人武部立即派出3路人马,到南阳、十堰等地购买,经过一天的奔波,抛锚滞后于此的牵引车司机拆开零件包装,只见上面赫然印着“西峡县红星汽配厂出品”。在场的西峡干部职工十分尴尬。“守着粮仓去找粮”背后折射出的军民融合意识淡薄,引起了西峡县政府的重视,“军民融合工程”由此而生。

  “贯彻军民融合发展大战略如果没有大视野,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军民融合就难以有大发展、大格局。”9月25日,西峡县县长孙起鹏对记者说。

  西峡提出“融合脚步”紧跟战场铁流的理念,先后拿出自己的“钱袋子”为邻县修筑了陈阳村至丁河镇段战备公路,辅助产业集聚区聚集20余家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厂家和科研单位。设立全国首家县级科技创新工作站,定期举办军民融合论坛,发布军地科技创新成果,打通了“民参军”、“军转民”快车道,让高新民用科技“穿军装”、“上战场”。实施“先征后返”优惠政策,每年返还税收5000余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发展军民融合项目。

  目前全县拥有全国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我军“陆地猛虎”、“水中蛟龙”、“蓝天雄鹰”等一些主战装备都有“西峡元素”。

  军民融合带来的不仅是战斗力的提升,融合之路也成为“爱民之旅”。2013年7月,西峡县遭受了特大洪灾,人武部主官冲在一线,指挥全县1000余名民兵迅速投入抗洪抢险,转移群众2000余人,解救受困人员86人,排除险情26处。2014年8月1日,西峡县二郎坪镇湾潭村由县人武部主动“结穷亲”修建的军民爱心桥通车……

  “花要与叶合,才会更芳香;月要与星合,才会更明亮;军要与民合,才会有力量。军民大融合呀,路啊宽又广……”军民融合之歌在西峡越唱越响亮。

  □本报记者 李 铮

  本报通讯员 王广艳魏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