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抗战老兵行动启动 陈毅左权张自忠后人到场

03.09.2014  07:21

陈毅、左权、张自忠等抗战将领后人出席“寻找抗战老兵”公益活动

陈毅、左权、张自忠等抗战将领后人出席“寻找抗战老兵”公益活动

昨天,“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公益行动在京正式启动,计划用一年时间在全国寻找万名抗战老兵,并联合社会各界资源为老兵送去关怀。陈毅、左权、张自忠等抗战将领的后人也亲临现场。

寻找老兵脚步在加快

昨日上午,在“寻找抗战老兵”活动现场,96岁的原国民革命军新六军14师40团第一营少校营长赵振英、96岁的原八路军山东微湖大队政委孙新民、95岁的原国民革命军新六军50师特务连长尤广才、93岁的原国民革命军新一军30师战车营战士卢少忱和92岁的原新四军四师卫生部青年队队长、骑兵教官方远在家人的陪护下,或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在众人的热烈掌声中缓缓进场。随后,志愿者们为几位九旬老兵献上写有“抗战英雄”4个大字的红色绶带和鲜花。可以看出,这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兵在接受致敬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脸上也长久地浮现出欣慰的浅笑。

活动一开始,作为老兵后人,义务担任活动主持人的社会学者曹景行介绍说,原本也要亲临现场的93岁原国民革命军上尉军官符国仟因病无法出席,令人不禁感慨,“这就告诉我们老兵们真的老了,需要我们加快寻找他们的脚步。

除6名抗战老兵之外,陈毅、吕正操、粟裕、左权、张自忠、张灵甫、黄维等抗战将领的后人和来自全国43家关怀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代表也出席了活动。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董事长孙春龙介绍,全国至今幸存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约有两万名,平均年龄都在90岁以上。360公司和博时基金将分别捐助360万元公益经费支持该活动。

志愿者奉献关爱老兵

此次活动将历时一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筹建50个专业的志愿者团队,这些志愿者肩负着定期上门为抗战老兵提供陪伴服务,包括陪老兵聊天、过生日、协助处理家务以及老兵聚会等使命。

看到这样一群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的90岁上下高龄的老人们,我们总是心存尊重和感激;面对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老兵的生活状况我们时常唏嘘不已、泪流满面,感慨万千。”来自四川的志愿者代表蒲寒说,走访中他们看到宜宾屏山县龙华镇参加了8年抗战、四次负伤的102岁沈文彬老兵,独自居住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半山腰,家徒四壁,孤苦伶仃,蜷缩在四面透风的房屋里,每日与狗为伴。而中江县的老兵袁秀堂的境况更是不佳,由于长年多病,早已丧失了自理能力,家里只有两件破旧不堪的衣服,没有水源,没有厕所。

面对老兵的悲惨境遇,志愿者通过筹集资金帮助沈文彬老人搬了家,帮助袁秀堂老人家接通了水源、修建了厕所、添置了家具和衣物,还请人为老人煮饭,连村里人都忍不住感慨:现在是老人一生中过得最好的日子。而更令志愿者们感慨的是,老兵们回首沙场往事,无怨无悔,谈及生活现状却没有过多抱怨。“我们不忍看到拄杖苦望、心灵酸苦的老兵们离去的脚步越来越快,老兵们等不起!我们也等不起!所以作为志愿者,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给老兵更多的关注、关爱、帮助和尊重!

晨报记者 彭小菲

致敬老兵

抗战胜利纪念日迎来95岁生日

尤广才:“从未后悔弃笔从戎

尤广才,1919年9月生,山东台儿庄人,原国民革命军新六军50师特务连长,曾两次深入缅甸作战。

对尤广才老人来说,9月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他不仅迎来了自己的95岁生日,也要度过首个国家法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作为至今健在抗战老兵中的明星人物,他难掩喜悦之情,连连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定下这个纪念日,好!真好!

76年前,尤老跪别60多岁的母亲,孤身一人从故乡台儿庄出发,辗转江苏、安徽和河南,报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后走上杀敌报国之路。1941年他被分配到云南第54军,升任国民革命军新六军50师特务连长后驻防滇越边境,抵御进犯日军。1944年4月,他所在的50师又被编入中国驻印部队,空运入缅甸作战,是为中国军队二度远征,其间尤老亲历西保战役并在实战演习中负伤,“只要能把侵略者赶出去,牺牲也在所不惜。”他说。

然而因为历史原因,尤老从1959年除夕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起,之后八年经历劳教,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过上普通人的安稳日子,成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但自始至终,他从未后悔过弃笔从戎的救国选择。“那些都过去了,现在挺好的,全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抗战老兵,我很满足。”他告诉记者,今年7月7日他和赵振英、卢少忱两名老人一起在卢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受习总书记亲切接见时也感到非常激动。

记者同时了解到,虽患有轻微白内障,尤老至今却仍坚持每天6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除书籍之外还阅读英文报纸,用尤老的话说,“必须关心时政”,他表示年轻人更应该多了解国事,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无愧那些抗战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再有国难仍愿挺身而出

卢少忱:“年轻人要勿忘国耻

卢少忱,1922年3月生,北京人,考取西南联大历史系后从军,原国民革命军新一军30师战车营战士,亲历缅北八莫战役。

我只说一句话:如果国难再次降临,我依然愿意去为保卫这个国家挺身而出。”92岁的卢少忱老人发言时,台下掌声雷动。

那时候青年学子一腔热血,什么都不想,就是要去打鬼子,不怕死”。他对北京晨报记者说。这名原国民革命军新一军30师战车营战士,也是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八百学子从军壮士”之一,曾亲历密支那战役。

抗战爆发时卢老年仅15岁,“北平沦陷,一觉起来我就成了亡国奴,日本兵每天在街上耀武扬威,我一点也不愿意待在北平念书,就想当兵,但直到报考西南联大后才辗转去了军营。”经过短暂的军事训练,卢老经“驼峰航线”抵达印度,起初被分配在野战医院负责美国医官和伤员之间的翻译,密支那战役打响后就申请上了前线。“奇袭机场是中美混合突击队去打日本人,从机场往市中心走,一路上都是原始森林,别说打仗,疟疾、蚂蟥都是大问题,晚上没地方睡觉,人全泡在水坑里,但更要小心敌人”。

他告诉记者,在中美联合作战的部队里,每个营都有美军联络官,卢老介绍,彼时他就在新30师90团2营专门配合美国联络官工作,营部紧邻战场,几十米外便是枪林弹雨,前后80天的时间里,“敌人死守,我们硬攻”,随着包围圈逐渐缩小,战事日益激烈,最终以中美突击队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赢得胜利。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的年轻人要勿忘国耻,要爱国。”70年后,一边红着眼眶,卢老说出了对后辈的期望。

晨报记者 铁瑾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