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尼泊尔7.5级余震:对西藏破坏或更严重

12.05.2015  19:42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阚枫 马学玲)继4月25日发生8.1级强震后,尼泊尔今日下午再发7.5级地震。专家表示,这次地震可以判定为4月25日8.1级地震的余震。此次余震距离中尼边境较近,因此对于西藏地区的破坏程度或更严重。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12日15时5分,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不久之后,15时36分在尼泊尔(北纬27.5度,东经86.1度)再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两次地震发生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和中国西藏多地均有强烈震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分析,这次地震依旧可以判定为4月25日8.1级地震的余震,相较于4月25日的8.1级大地震,这次余震向东移动了155公里。

  “自4月25日尼泊尔8.1级大地震之后,这一大地震的余震就不断向东移动。大地震发生当天的7.0级强余震较主震地区东移约10公里,4月26日发生的7.1级强余震较主震地区东移约130公里,这次发生的7.5级地震则东移了155公里。”孙士鋐对中新网记者介绍。

  孙士鋐也表示,在7.0级余震和7.1级余震发生后,再度发生震级更高的7.5级强余震,也较为罕见。

  因为余震移动幅度较大,孙士鋐称,现在可以判断这次尼泊尔大地震的余震区尺度较大,余震区尺度或超过160公里。

  “其实,超过8级的大地震发生后,余震区尺度如此大也较为常见。”孙士鋐举例说,2008年汶川地震的余震区尺度达到330公里。

  4月25日的尼泊尔8.1级强震发生距今,已有近三周时间,相较于前两次7级以上强余震,本次7.5级余震距离主震发生的时间间隔明显拉长。

  孙士鋐分析,大地震后的强余震时间间隔较长,亦属常见现象,中国1966年发生的邢台地震以及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都曾有过主震发生后间隔十余天,甚至数月后再度出现强余震的情况。

  因为此次7.5级强余震相较于主震地区再度东移,据报道,地震震中距离中国西藏樟木镇仅有22公里。地震发生后,西藏地区吉隆镇和樟木镇震感强烈,拉萨市也有轻微震感。

  据中新网前方记者报道,此次7.5级地震发生时,吉隆镇至热索口岸道路18公里处发生塌方,一辆载有1男3女的车辆被滚石击中,造成1女遇难2女轻伤,边防官兵已前往出事地点进行援救。

  “因为距离较近,相较于4月25日的8.1级地震,这次7.5级强余震对于中国西藏地区的破坏或更为严重。因为数次强地震的叠加影响,中尼边境山体滑坡、滚石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对于道路抢通等灾后救援则会有新的挑战。”孙士鋐说。

  在此之前的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目前已造成8000余人遇难。(完)

(原标题:专家解读尼泊尔7.5级余震:对西藏地区破坏或更严重)

编辑:SN117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