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东环线见证科学救援-九寨沟县地震灾区见闻

10.08.2017  08:52

  8月8日22时58分,作为最早一批赶赴现场的救援力量,省地震局应急救援队从成都出发前往九寨沟县地震灾区。记者跟随车队一起,途经了本次地震中最重要的一条救援撤离大通道——大九寨旅游环线东线。从沿途的缓堵保畅,到关键路段的科学管制,从游客撤离的井然有序,到受灾群众的妥善安置,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记者感受到一套科学应急救援体系正有效发挥作用。□本报记者 付真卿 熊筱伟

   缓堵保畅绿色通道一路向北

  时间:8月8日23时

  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省地震局12辆车、40多人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完成集结,陆续出发。

  车队刚出红星路隧道,一条专门布设的绿色通道一路向北。城北高速,畅通;成绵高速,畅通。不到2个小时,车队顺利抵达江油,往平武进发。

  顺畅的交通,得益于交警部门的有力保障。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成都交警就沿红星路布设出城绿色通道,只允许救灾车辆驶入。在成绵高速各个路口,高速交警全员上岗,实施紧急交通管制,成绵高速、成绵复线高速短时间内成为一条专用救灾通道。

  在高速路各进出站口,交警部门有的用A4纸打印,有的利用LED显示屏,用最简单的方式区分出“抗震救灾专用通道”和普通车道。

  到9日零时20分,全省所有救援车辆可能通过的高速路站口,救灾专用通道全部就位。

   科学管制先把游客转移出来

  时间:8月9日3时

  9日凌晨3时左右,省地震局救援车队抵达平武县城,正准备继续前往九寨沟县,遇到第一个“麻烦”。县城外,一个管制点挡住所有前往九寨沟县的车辆。

  记者看到,大型机械被拦住,应急通信车被拦住,一些地方的消防救援车辆也被拦了下来。询问理由,得到的回复是“请听从统一安排”。

  按照以往的救灾经验,第一时间保障救援车辆抵达现场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这次却有些例外。

  摊开地图,大九寨旅游环线如同一条项链,成都在项链的底端,九寨沟则在顶端。一直以来,进出九寨沟有东西两条线路可走。可不久之前,九寨西环线由于茂县境内塌方断道,无法通行。这意味着经江油、平武的东环线是进出九寨沟唯一的大通道。

  而此时,尚有数万名游客滞留在景区等待撤离。“天亮后会有大量车辆出来,你们现在进去,可能造成严重的拥堵。”现场一位执勤人员说,根据统一安排,最重要的是先把游客转移出来。

   有序撤离为救援车辆留通道

  时间:8月9日9时

  上午9时,经过近11个小时的跋涉,省地震局救援车队终于抵达九寨沟县城。在与当地防震减灾部门对接协调后,又继续向震中方向挺进。

  记者看到,县城内一片忙碌,但却井然有序。设在县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不断有人匆忙进出,一河之隔的九寨沟县人民医院里,已接收了100多名伤员,轻伤员被安排在院坝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每个帐篷都有专门的志愿者负责,重伤员则被推进急诊大楼。在急诊科门外的台阶上,记者发现了一名靠着灌木丛熟睡的医生。

  他叫刘海兵,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派到当地从事医疗支援的专家组成员。地震发生后,刘海兵和同事第一批抵达灾区。接回伤员后,刘海兵连续做手术实在太累,坐在台阶上就睡着了。

  前往九寨沟沟口的路上,庞大的撤离车队几乎排满从九寨沟县城到沟口40多公里的路段。大家的车速都很慢,时不时还要拥堵一会儿,但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车辆都有序地排成一列,留出了对向车道供救援车辆往沟口前进。

   妥善安置草坪上搭起帐篷

  时间:8月9日16点

  16时,记者从九寨沟口出发,搭便车到达九寨沟景点之一的荷叶寨。此时太阳炙热,这个小山村的男女老幼却几乎全部出动,聚在村口草坪上搭建帐篷。村主任班严塔介绍,地震虽未造成村里房屋垮塌,但考虑到房屋受损而未经检测,还是劝村民近期住在屋外。

  帐篷上的标记显示,它们来自多家单位——九寨沟管理局、德阳市红十字会……“地震第一天,救灾队伍要到处送帐篷,来不及安装,大家就自己干吧。”作为村里党员自发组成的应急队成员,尤中珠背着喇叭来回奔走,提醒村民搭帐篷要对准中轴线、留出通道。靠村口一侧,20余顶帐篷呈两行排开。“下午还会来一批帐篷,全村约500人,够住了。”班严塔说。

  外界的援助,不止于“住”。村民谢必德介绍,地震后,村里曾一度断电、断水、断食。记者到达时看到,村里已恢复供电,相关部门电工正在将电力接入帐篷区域;帐篷区靠道路一侧搭建起临时储物帐篷,成箱的方便面、方便米饭及饮用水已堆到接近帐篷顶。

  离开荷叶寨向北行约5公里,到了另一个景点、也是人口聚集区的树正寨。出于安全考虑,村民们也搭起同样的蓝色帐篷。村民索朗还特意从家里搬来锅灶支在帐篷外。在回锅肉的香味中,索朗说:“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