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为这些务实创新的模式“点赞”
寒假已过半,春节将临近,我校广大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的脚步也基本告一段落。如何把寒假社会实践这个常规事情做得有新意?如何把活动做得有内涵、有特色?让我们在文字与镜头中为同学们这些新模式点赞吧!
新模式1:“自制春(村)晚”送下乡接地气
今年的春节,对于汉源县唐家坝五里村、集贤村的村民来讲,和往年不太一样:以前每年都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能看到的春晚,今年不仅提前欣赏到了,而且还是在自家门口——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的“大学生自制春(村)晚”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自导自演的以“一场剧目一颗爱心,一句台词一份温暖”为主题的“春(村)晚”倾情献映。
几个小时的“春(村)晚”,囊括了相声、小品、歌舞等多种节目形式,村民与大学生自己的表演和小导演让村民们着实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年味儿。
除了小品《疯狂旅行团》、相声《满腹经纶》、舞蹈《大地飞歌》、太极操等节目外,还有歌词竞对环节,让每个村民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演出现场,争先上台的表演者中有一个可爱的“山里小歌手”一上台顿时萌翻一片。同学们出于时尚的感念而设计小品《非诚勿扰之汉源场》充分结合了实际实际情况与电视节目,带给村民一种和电视上的“非诚勿扰”不一样的感受,多了一种亲切、多了一种祥和。
同学们自制村晚深入农村生活、关注民生接地气,在社会实践中的这种尝试获得当地村委会和村民一致好评,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次。村民们一致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节目,期待来年还继续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新模式2:“自导自拍微电影”有勇气
在这个寒假,川农学子们也尝试着自导自演一部部微电影来丰富自己的寒假社会实践。
风景园林学院宣教部同学组成的“宣教映像微拍小队”12人奔走在成都校区各处取景,他们手持摄像机、遮光板、各种拍摄道具,一眼看去,真像是剧组在拍电视剧。队长表示,他们对这次的实践活动准备可谓相当充足。早在放假前一个月,就开始剧本征集,希望拍贴近大学生活、充满积极正能量青春活力的题材。
拍摄过程中,实践团队对拍摄镜头设置做了精细的安排,保证取景的视觉美感和质量以及拍摄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拍摄,提高拍摄效率。目前,电影已经进入后期剪辑阶段,预计下学期成品将与大家见面。
财务会计专业的刘通同学学拍微电影也要让自己更专业,专门前往北京进行培训和学习,据刘同学介绍,培训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位著名教授讲课,主要就灯光和摄影进行讲解,理论结合实践,他亲自体验了棚内人像打灯和户外打灯,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电影不管从艺术上还是行业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同时还认识了一些电影业内人士。培训课最后的作业就是微电影《黄雀》的拍摄。
谈到此次经历,刘通说道:“我的梦想是从事电影艺术创作工作,不管是导演还是摄影师,这个算是我为梦想迈进的一步,我觉得我确定了目标,就在以行动向目标靠拢 ”
此外,成都校区传媒中心的小伙伴们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微电影拍摄,希望通过自己的原创性劳动融入生活中最本质的元素,传递青春正能量。
从专业角度看,这些微电影作品也许青涩稚嫩,但对于非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已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更关键在于通过这类独特的社会实践,锻炼了队员们群策群力共同做成一件事的意志,提升大家感知美的能力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
新模式3:“以工换食宿”有底气
既要创新又要务实,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就近就便,园艺学院“以工换食宿”有机生活体验实践团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园艺学院“以工换食宿”有机生活体验实践团队,来到成都郊县的一个综合性经营农场开展专业实践、进行生活体验,并通过“以工换食宿”的方式解决队员们的食宿问题,让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更有底气。
在农场有机餐厅,实践队员们为菜园除草,挖有机胡萝卜,打理草坪,进入后厨帮餐厅切菜和肉,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接下来,在大家都比较熟悉各种工作后,队员们被分为分为三组,分别去后厨、西餐厅、草坪区体验。在后厨,队员们参与了韩式泡菜的制作;在西餐厅,队员们热情地为客人服务;在草坪区,队员们拿起镰刀、铲子等工具,为草坪区除去杂草……
短短几天,不仅仅只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生活体验,也让每一个实践队员明白了“简单的事情只要认真做、踏实做,照样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的道理。
“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我校广大学子用他们务实的行动,为社会实践这9个字口号做了生动的注解,更用他们创新驱动的思维为推动社会实践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