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旅游富民不富财政”魔咒 “稻城现象”成就甘孜旅游优先发展战略

23.03.2016  08:53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徐登林)还没来得及拍去身上的灰尘,便来到厨房为匠人们生火做晚餐。3月22日傍晚,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仁村村民阿当崩呷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一直喜上眉梢——自家的家庭酒店快要完工了。

最近行走在甘孜州各县,到处看到像阿当崩呷一样准备在旅游方面发展致富的农牧民。“经过‘十二五’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成了我县既富民又富财政的产业。”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关和介绍,受此激励,农民投身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高涨。

事实上,受富民又富财政的旅游“稻城现象”影响,甘孜州“十三五”提出旅游优先发展战略。

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稻城县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特殊地理和气候形成了当地层次众多的自然景观。“亚丁、海子山、俄初山、红草地等自然景观世界闻名,而且当地佛教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等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曾关和介绍,“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3年以后,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由于地处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核心景区的辐射区,仁村村民空打看好当地旅游发展前景,2013年,他在村子里建设起了第一个家庭酒店。“去年、前年每年的纯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空打说,受到他和影响,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建设家庭酒店。

“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餐饮、娱乐、零售等行业的发展,直接从业者超过2000人,间接从业者超过12000人。”稻城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布多介绍该局2015年底统计的数据。曾关和介绍,2015年底,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300元、8630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倍和3.1倍。

“自有资金不足,村干部牵线,自贡的何姓老板投入50万元,与我家合伙开家庭酒店,开业后,我的分红加上家庭成员打工收入,一年的纯收入不会低于10万元。”阿当崩呷憧憬着,今年,家里脱贫奔康将一步到位。

财政收入两位数递增

“甘孜州旅游资源天然丰富,很多年前,多个县都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口号,但是部分干部实际上不愿意抓旅游业,原因是,旅游富民不富财政的魔咒很难打破。”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秋蓉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稻城县却是另一番景象。

泽仁拥珍,稻城县蒙自乡瓦格村村民,看准当地旅游业越来越红火的势头,2014年在稻城县城新区开了一个名叫“仲美”的大酒店,60多个客房,兼营茶楼和餐饮。“一年给30多名员工发工资花去120万元。”泽仁拥珍介绍,她的酒店去年纳税超过30万元。

“旅游业给地方税收的贡献,70%体现在旅游大项目的贡献上,25%体现在旅游门票收入、餐饮、娱乐等的贡献上。”稻城县地税局局长李柱介绍,2011年到2015年,当地抓紧构建“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旅游新格局,一批大项目的上马和餐厅、客店的勃兴,让地税给地方财政的贡献每年以高于20%的速度递增,最高的2013年相较2012年递增了74.03%。

稻城县财政局局长陈勇介绍,在地税、国税和旅游非税收入的强劲支撑下,2015年,该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4亿元,是2010年的10倍。“财政收入年年两位数递增,特别是2013年到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是4735万元、7171万元和1.04亿元。”陈勇认为,这种罕见增长速度主要得益于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锁定旅游优先发展战略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稻城、康定和泸定等县都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旅游既富民又富财政的状况,只是稻城县表现得更充分。”王秋蓉介绍,受此激励,“十三五”期间,甘孜州确定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

在去年底召开的甘孜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十三五”,甘孜州确定“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一优先,就是优先发展旅游业。”益西达瓦介绍,旅游业将优先于矿产业、能源产业和中藏药业等另五项产业重点发力。

今年,甘孜州将优先发展全域旅游业定位在完成海螺沟创5A国检、甲居藏寨创4A和启动中路藏寨、亚拉中谷、措普沟、玉隆拉措和牛背山等景区的开发上。

“力争接待游客1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王秋蓉说,相信各县在实现旅游优先发展战略上会出现竞相角逐的局面,因为大家从稻城县的发展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抓旅游就是抓民生、抓旅游就是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