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红米杂交稻的选育”通过成果鉴定

22.09.2014  14:08
作者:贾晓梅 来源:水稻所

 
  9月20日,水稻研究所朱建清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富硒红米杂交稻选育”成果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的成果鉴定。四川省农科院水稻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四川省微生物协会、四川省农业厅、四川原子能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省农科院的7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四川省农科院水稻所郑家奎研究员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余懋群研究员担任副主任。

  鉴定会上,朱建清研究员向专家组展示了富硒红米杂交稻选育成果,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富硒红米杂交稻的选育报告,审阅了研究技术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微量元素含量检测报告、科技查新报告、专利证书等一系列成果鉴定材料,经过详细质询和认真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该成果该项成果在富硒三系杂交稻的选育和富硒产品研发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在红米富硒杂交稻三系配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新组合的审定和新产品的市场化。

  据悉,朱建清研究员于2007年至2014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保健功能性杂交稻的研发与产业化”及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高产富硒杂交稻米生产示范及产业化,成功选育出3个不育系组配富硒红米杂交稻高产新组合及1个糯稻不育系组配的富硒红糯稻组合,经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硒含量均达到国家富硒米标准(GB/T 5009.93-2003),富硒红糯米糯性达到国家NY/T593-2002《 食用稻品种品质》中食用籼糯标准。

  富硒红米杂交稻的选育打破了我国目前富硒米生产依赖土壤含硒量和叶面喷施技术的局限,生产出的精米颗粒饱满,色如红玉,米粒晶莹,口感香软弹滑,富含硒、锌等有益微量元素,品质珍贵。研究表明,从富硒农产品中适量补充天然有机硒不但能够预防肿瘤、肝病等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维护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预防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富硒红米杂交稻经过多年多点试种示范,表现优异,产量稳定,适应性强。课题组通过“产、学、研”联盟的合作方式,2009-2013年度在资中县、乐至县、眉山、泸县试验示范种植与订单种植富硒红米杂交稻,总面积达25万多亩,专家验收亩产达到529-541公斤,生产功能杂交稻米逾亿公斤,创造社会效益逾亿元。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富硒红米杂交稻,朱建清与四川大学、中医药大学合作研究了功能性杂交稻红米色素提取工艺、功能杂交稻米微生物发酵工艺、功能杂交稻米糠油提取工艺、红米发酵废糟生产食药用大型真菌工艺等4套功能稻米深加工工艺,试制了有机硒红米酿、有机硒米糠灵芝胶囊、富硒松茸胶囊、富硒益生菌剂、红米糠油、红米糠大蒜素精油软胶囊等6种功能杂交稻米新产品,制定并备案了《富硒红米酒酿》企业技术标准,并成功取得3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