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2013 展望2014】耳香阵阵富万家——我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剪影

10.02.2014  17:57

  隆冬时节,走进诺水河镇梓潼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银耳大棚,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硬化的沟渠和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这就是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标准化椴木银耳产业园区。2013年,该公司共投资2000多万元,在周子坪、陈河、梓潼村建立了三个银耳生产基地,种植椴木银耳180多万段,实现产值达3500多万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次。

  而这,只是我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2013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1万亩,产鲜品达16万吨,产值达18.2亿元,5万耳农实现增收致富。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我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市场好业主投资信心足

  我县群山起伏,植被温和,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更是银耳的发源地,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

  2004年,通江银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通江银耳搭乘“神八”遨游太空。受此带动,通江银耳更加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并且价格也持续走高。

  “前几年,我在大城市工作,很多朋友听说我是通江人,纷纷让我给他带正宗的通江银耳。我们通江的银耳在外边是高端宴席的宠儿,也是馈赠的佳品。”通江达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发明说。

  正是看到通江银耳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市场潜力,杨发明毅然放弃了大型企业高管的工作,于2012年9月返回通江注册了四川省通江达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2013年,该公司接种青杠椴木有40多万斤,银耳总产量1.5万斤,各种银耳产品一投入市场就大受欢迎,供不应求,实现销售总额500多万元。

  发展通江银耳仅仅一年,就有如此好的收益,让通江达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对进一步发展壮大充满了信心。“当太空银耳全面投产的时候,通江银耳的发展将迎来最辉煌的时期。”杨发明说。

  而良好的市场,也促进了通江银耳的深加工业的发展。

  走进通江县光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只见流水生产线上,一朵朵洁白的银耳经机器压缩,就变成晶莹剔透的一片,再经过精美包装,就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据公司董事长何光泰介绍,公司生产的压缩银耳、压缩黑木耳不仅是四川名牌产品,更是走出国门,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而作为食用菌龙头企业的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从2005年起就开始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历经八年,研究出银耳胶囊保健产品,进一步提高了通江银耳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目前,公司研制成功的白耳金牌首乌银耳胶囊,具有降血脂和通便的功能,成为我县首个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属全市首家健字号食品,产品即将上市,它将带动通江银耳产业发展。

  

有潜力政府发展信心足

  “2014年,我县将主要抓以小通江河域为主的银木耳产业带,大通江河香菇和药品食用菌,低山区的蔬菜食用菌,力争全年种植面积达5.5万亩,鲜品达18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县银耳科研所副所长苟海峰说。

  为提升食用菌产业,我县把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支柱特色优势产业,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以园区建设为中心,以基地建设为重点,通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助推银耳产业的快速升级。

  同时,我县还积极提升食用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009年,我县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通江银耳“太空育种”试验项目。 2011年11月1日至17日,搭载有24支通江银耳菌种(菌丝)的“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太空,进行为期17天运行并与“天宫一号”飞船二次交会对接,从而培育出了优良的“航天菌株”。

  目前,太空银耳已进行完菌株筛选、银耳原种制备、香灰银耳菌丝配对试验、育种小试、育种中试,正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试点栽种。2015年,太空银耳的种植将全面推广。

  借着改良品种的机遇,以通江银耳为主导产品,集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检验检测、流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园”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之中。

  与此同时,我县还成立了银耳科研所,建立了“四川省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目前,我县食用菌产业初步形成“两园”(杨柏—周子坪、碧山—梓潼食用菌产业园区)、“三带”(以小通江河为主的银木耳产业带、以大通江河为主的香菇产业带、以城郊低山区为主的鲜食型食用菌产业带)的生产发展格局;建立食用菌基地乡(镇)25个、专业村75个;全县常年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5万余户,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25%,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3000余户,食用菌年生产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专业村达30个。其中,碧山村被列入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100个示范联系村之内。全县食用菌流通和精深加工专业企业达10余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加工能力。初步形成了涪阳银耳专业市场、铁溪香菇交易市场和县城食用菌产品集散地。

  

效益好群众致富信心足

  1月12日,陈河乡河坝场聚居点,通江银耳种植大户任卓映和老伴把买来的耳棒不停地往生产基地搬运,基地上,耳棒已堆成了一一座座小山。

  “去年,我种了4000瓶菌种,产了1300多斤耳子,卖了30多万,净赚有十几万。要是不受高温影响的话,产2000斤都莫得问题。”任卓映说,这几年,他技术日渐纯熟,通江银耳的价格也一路走高,今年他准备种1万多瓶菌种。

  任卓映告诉笔者,他种的银耳百分之九十都发往成都,由在成都工作的女儿女婿通过淘宝网站销售,销往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剩余的100多斤,自己留些,其他的卖给到这里来耍的游客。”任卓映说。

  在我县,像任卓映这样收达30万元的专业大户有100多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3000余户,全县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已达5万多户。

  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耳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大变样: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公路;破旧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靓丽舒适的楼房;传统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同时,新居围绕产业建,我县还围绕食用菌产业,建设了一大批聚居点,新居、耳花两相映衬,解决了村民聚得拢、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

   采访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欣喜地感受到,我县已不再只是银耳的生产基地,正在逐渐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食用菌产业也真正地成为我县的特色支柱优势产业,成为我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图片由县摄影家协会、县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