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将对14家老旧市场进行调迁改造

30.03.2015  10:53

经济在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提速,伴随而来的是,传统经济形态与城市功能提升之间矛盾凸显。去年年底,我市正式启动“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根据总体部署,到2017年,将对中心城区三环路以内现有的97家老旧市场采取“分门别类、一场一策”的方式实施并完成调迁改造。“其中,今年将加大调迁改造力度,目标锁定的老旧市场14家,分别为金牛区9家、成华区1家、武侯区1家,锦江区3家。”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调迁改造,优化城市环境,增强产业能级,“因此,除了提升硬件设施外,同样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传统批发市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种调迁改造方式

就是三种产业转型升级方式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推进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的总体部署,为推动三环路以内中心城区老旧商品批发市场调迁改造和转型升级,我市制定了《老旧市场改造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过去两年已经关闭外迁30家市场的基础上,力争从今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对中心城区三环路以内现有97家老旧市场采取“分门别类、一场一策”的方式实施并完成调迁改造。“总的来说,以中心城区三环路以内现有老旧商品批发市场将不再保留大宗现货批发交易及物流作业、实现功能外移和调迁改造为总任务,按照先易后难、依法依规、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推进老旧市场调迁改造。

从具体方式上,全市将按照统筹部署、梯次推进、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平稳有序、风险可控等原则,依照经营业态、软硬件设施等条件,把老旧市场分为三类,分别采取关闭外迁、改造提升、转型发展三种调迁改造方式。”该负责人进一步阐述说,首先是要关闭外迁一批。对形态设施差、环境秩序乱、经营效益低、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城市交通和生活环境、空壳或爆市等不符合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市场实施关闭,引导商户外迁到规划承接区市场。二是要改造提升一批。对符合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现状专业市场片区,将现货批发、物流配送作业等业态转移到承接区和物流园区,改建提升为展贸型、仓单交易、电子商务、“两总一特”即总经销、总代理、特约销售的商务楼宇或贸易总部。三是要转型发展一批。对处于城市零售商圈内、硬件条件和配套设施完善的楼宇型专业市场,可通过改造转型为零售商业、商务服务、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业态。

不论哪种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以最适合的方式对老旧市场进行调迁改造,实现其产业转型升级”。他表示,按照《工作方案》,关闭外迁的市场片区主要在五块石、荷花池、驷马桥、二仙桥、城隍庙、府河桥、红牌楼等;改造提升主要涉及的市场片区为金府生产资料市场带、西部鞋都等;转型发展的则主要涉及市场片区为荷花池片区、盐市口、跳伞塔-磨子桥片区等。

调迁改造是机遇也是挑战

规范整治倒逼与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双管齐下

改造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传统的老旧市场有了更高端的发展载体。挑战则是,原有的品牌效应将因为搬迁而弱化,一些商家甚至可能因为地点改变而流失。那么,如何才能尽快壮大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品牌效应,帮助商家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呢?

大家都知道,成都传统批发市场的历史比较久、规模比较大,也涌现出了一批有品牌、影响的代表,但随着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和商贸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模式逐渐暴露出经营弊端,这些市场也面临着消防隐患突出、城市形态老旧、主营业态低端等问题。”市商务委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经市政府批准发布的《成都市商品市场布局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绕城高速以内不再新建任何批发市场”;“三环路内市场向绕城高速以外的四大市场集中发展区转移”;之后,市政府批准发布的《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实施中心城区服务业结构调整(简称“中调”)发展战略,“现状商品市场的现货批发和物流作业全面外移”。2013年10月,《成都市“北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北改”片区产业布局规划》发布,对老旧市场相对集中的城北产业定位、产业布局、经济规模、发展目标等做了进一步明确,提出“北改片区将打造现代商贸业为主导的国际化、高端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基地,其产业定位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主体功能区,产业重点功能方向为贸易总部、时尚购物、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创意休闲、专业咨询、创新金融。

在这次的老旧市场改造中,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些方向和定位。通过实施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实现商品市场集中集约集群发展,进一步增强批发贸易的区域辐射和带动功能。”该负责人表示,根据《成都市老旧市场改造专项工作方案》,我市将通过落实机构强力推进,优惠政策引导,规范整治倒逼,加快承接区投运等具体措施推进老旧市场调迁改造。

一方面,按照“市区联动、以区为主、事权下放、协同配合”原则,对中心城区老旧市场区域进行定期强力整治,依法长期严管,通过规范整治倒逼老旧市场调迁改造,着力从交通秩序、违章建设、市容秩序、消防安全、监管体系五个方向开展专项整治。对三环路内市场集中区域,采取“划定区域、严格防控、集中治理”;对市场与宾馆共用建筑形成的住、仓、铺“三合一”现象,禁止其改建为市场,对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而开办的各类市场和将地下室、停车场等用作经营市场的行为依法进行清理查处并恢复原状,对市场内违规违法搭建依法予以拆除;对临街店铺占道经营、占道堆物、乱扔乱倒等现象进行整治,严格查处城市管理违章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的重点市场,落实市场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另一方面,加快北部商贸功能区、青白江市场集中发展区等规划确定的承接区新建市场的投运和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宜业宜商宜居环境,促进中心城区老旧市场加快调迁改造步伐。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在我市规划的市场承接区域特别是北部功能区,加快启动一批学校、医院、车站等配套项目的规划落地和土地投放,加快承接区域水、电、路(桥)、物流、生活设施、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市场承接区域的产业承载能力。同时,支持市场承接方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集聚商气人气;支持转型升级市场及承接区域市场建立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在线交易、资源统一配置等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市场实现电子招商招展、网上参展参会,创建虚拟与实体、内贸与外贸、批发与零售结合的新型市场。

今年改造老旧市场14家

相关区(市)县实施方案确定

根据时间表,今年我市要改造的老旧市场14家,分别为金牛区9家、成华区1家、武侯区1家,锦江区3家。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目前,市、区两级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已全部成立,对老旧市场改造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相关区(市)县的市场调迁改造工作具体方案全部确定,可以看到,规范整治与培育产业的“两手抓”策略得到进一步落实。

在锦江区,为改变老旧市场的现状,他们成立了区老旧市场改造工作推进小组,对区域内老旧市场进行调研,确定了以“改造提升一批、转型发展一批”的改造工作总体思路,对城区现有老旧市场逐步剥离大宗现货批发交易及物流作业、实现仓储功能外移和改造升级,提升“两总一特”和电子商务在经营业态中的占比,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对现有业态和品牌进行调整,引导企业由批发或批发零售兼营的传统业态向以零售为主,涵盖展示中心、特约经销、电子商务、贸易总部在内的综合卖场。

在成华区,盘踞驷马桥片区多年的8大市场和川陕路、熊猫大道沿线9个货运停车场实现关闭,凤凰山白莲池片区白莲、青龙等5家建材批发市场完成搬迁拆除,成都肉联厂正式关闭加快拆除,原驷马桥果品市场地块基本整理完毕,有“北改第一拆”之称的512建材市场B地块正式动工,8大市场全面进入拆除和升级更新阶段。今年,他们提出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驷马桥区域的土地整理、项目引进等工作,加快打造集现代商贸、现代商务、新兴房地产于一体的驷马桥休闲商务极核,实现片区全部专业市场调迁的圆满收官。

在金牛区,继去年陆续关闭调迁了火车北站市场、蓉北市场、府河桥小食品市场等8个传统专业市场后,该区市场关闭调迁工作进入“深水区”。今年,在对全区市场重点对三环路以内68个市场的占地面积、土地权属、产权状况、建筑面积、商家户数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他们制定了《金牛区老旧商品批发市场调迁改造实施方案》,提出将调迁改造大西南建材等9个老旧市场。

而在武侯区的红牌楼商圈,九峰汽配城已完成拆迁改造。按照规划,该区将大力发展现代商务商贸业,加快推动人民南路科技一条街转型升级,基本完成红牌楼商圈18个汽车汽配维修等旧商业市场调迁改造,并着力培育人南科技商务区、红牌楼商圈、武侯新城三个“百亿商圈”。

本报首席记者 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