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到2016年我省新增63家招标代理机构

13.04.2016  12:00
核心提示:“四川21个市州、100多个县,挨个跑下去总有机会的。”邱志全是重庆一家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4月7日,他向我省代理机构行业主管部门递交了入川备案资料,如果一切顺利,该公司在四川的招标代理业务将在1个月后启动。    “四川21个市州、100多个县,挨个跑下去总有机会的。”邱志全是重庆一家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4月7日,他向我省代理机构行业主管部门递交了入川备案资料,如果一切顺利,该公司在四川的招标代理业务将在1个月后启动。

  从去年开始,我省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2015到2016年,我省新增63家招标代理机构,而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此前4年我省增加的代理机构数量总和。截至目前,已有331家代理机构在我省正式执业。

  随着增长带来的竞争加剧,传统代理加快告别了“工作靠范本,业务靠关系”的固有生存方式。

   对外差异服务工作不止“靠范本”

  据了解,造成代理机构数量“井喷”的原因,是我省简政放权的措施落实到位:去年以来,我省进一步扫清审批障碍,清理规范省市县关于代理机构的各种“冲突”规定;放开收费标准,将代理服务费由政府指导价调整为市场调节价……这一揽子改革的刺激,我省逐渐变为代理机构快速增长的沃土。

  “3次提交招标文件,3次被业主打回来重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标代理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公司拿到某工程项目的代理业务,为省事,他将过去同类项目的招标文件“复制粘贴”,再“查找替换”了项目名称后交给业主。结果,无法体现项目特点的招标文件令业主十分不满。为此,公司只得重新踏勘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周围的建筑、道路情况,还组织专家对招标文件进行评审才最终过关。该人士感触颇深:“现在业主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若代理机构还囿于传统的‘改范本、跑跑路、盖盖章’的粗放服务模式,只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一边是在代理业务中“挖潜力”,一边是在代理业务的“前后左右”延伸,需求个性化、服务差异化、提供高附加值日渐成为诸多代理机构在竞争中形成的共识。

   对内加强自律业务不再“拼关系”

  如今,代理机构的各类资质业绩公开透明,造假无处遁身。而在我省投诉举报渠道的畅通、行业主管部门每年随机抽查代理机构行为的大背景下,“关系业务”越来越没有市场。

  于是,代理机构自身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规范、自律,日益成为其另一重要竞争砝码。

  据了解,在四川西南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内,一份招标文件首先要“过5关”,由编制者、校对小组、项目主管、总工程师、公司负责人多级审核之后,招标文件才能交到业主手中;四川中能消防工程公司则结合“互联网+”,准备开发一套电子招投标模拟系统,将工程项目在电子系统上先走一遍法定流程,待每个流程在内部获批准后才正式进行,通过电子化给自己加上一道内控装置。

  “业主当然更希望与规范的代理机构合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总站负责人表示,转型升级是未来代理行业的常态,代理机构必须转变思想,提前布局,才能更好地应对如今的新常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