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成撬动分级诊疗有力支点
如今在上海,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所有社区。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首批65家试点社区“1+1+1”签约居民在组合内就诊率近80%,其中在签约社区就诊率超过60%,市民就医下沉趋势显现,为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打下扎实基础。据悉,第二批1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签约试点工作已启动,将覆盖全市77%的社区。
所谓“1+1+1”,即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签约居民在“1+1+1”组合内可任意就诊,如需到组合外就诊的,需由家庭医生(或签约医疗机构)转诊。
按照上述规则,居民方可享有签约就诊各项优惠政策,包括健康评估与针对性健康管理、签约医疗机构内预约优先就诊、预约优先转诊至上级医院,慢性病长处方、延续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医保报销优惠等。上级医院将拿出50%的专科和专家门诊预约号源,优先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开放。
国家卫计委8月19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到,各试点地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时,可以参考借鉴上海市在居民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渐进式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根据统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诊疗8450多万人次,超过全市门急诊总量的1/3,接近三级医院的诊疗总量。另外,据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问卷调查结果,受访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知晓率达到88%,对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和服务效果满意度分别达到95.5%和89.1%。
省时省心省钱,家庭医生正在用方便又贴心的服务赢得居民认可和选择,此外,越来越多居民感受到,有了家庭医生的指导和帮助,好比拥有了一条方便、对症的绿色通道。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首批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一次,中心的李钦辉医生发现郁老先生血尿严重,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排除了肾结石、肾炎的情况下,高度怀疑肾脏肿瘤的可能。可郁老先生还不当回事,嗔怪李医生“少见多怪”,于是李医生耐心地解释病情,建议去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并为其通过组合内签约转诊绿色通道,迅速转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为一侧肾脏肿瘤,随即通过手术切除。如今,郁老先生术后恢复得非常好,出院后特地把出院小结拿给李医生看。“正是因为李医生的早期发现、果断转诊,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真的太感谢了!”
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李云贺的病人宋阿姨以前只相信大医院大医生,每次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要求李云贺医生按照三甲医院的药方配控制高血压的药品。但是李云贺医生发现她的血压控制得并不好,人也越来越乏力,建议她先做一个生化检查,检查结果是所有项目都正常,只有血钾处于临界水平。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李云贺大胆猜测病人会不会是醛固酮增多症呢?在经过详细追问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李医生决定尝试一下,面对宋阿姨将信将疑的神情,他开出了只有2元钱的螺内酯片。一周过去,宋阿姨的血压恢复正常了,人也不怎么累了,对李医生赞不绝口。但李医生知道病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建议病人到专科医院再做进一步检查,由于对李医生产生了信任,宋阿姨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检查发现有肾上腺皮质腺瘤,经过手术治疗,血压完全恢复了正常。如今,宋阿姨经常会跟周围的人夸奖:“谁说社区医生水平不行啊?李医生就顶呱呱!”
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龙团队全科医生刘玮告诉记者,很多病人来看医生,除了看病,还有心理需求,尤其是老年人,隔三岔五来咨询一下就不会胡思乱想,家庭医生有时更像病人的亲人。他还建了一个“健康之路”的微信群,与数百名居民和家属互动交流、健康宣教。
业内人士指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进程中,通过家庭医生服务等途径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有序转诊,有利于提高体系效率,解决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同时,让家庭医生更多更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扫清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社会地位、法律制度等多重障碍,才能进一步扭转居民就医无序、盲目的现状。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