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SNP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方法构建与示范”成果通过鉴定

30.04.2014  12:16
作者:何桦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4月28日下午,动物科技学院赖松家教授主持的“家兔SNP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方法构建与示范”项目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会由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长康铭主持,鉴定委员会由四川大学王亚军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省农业厅杨朝波副厅长、省农业厅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副处调研员李素莲,科技厅成果处史擎副处调研员,我校朱庆副校长、科技处王之盛副处长及课题组成员出席会议。

  该项目系统地筛选了与家兔生长发育、抗非特异性肠炎等重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功能候选基因及其SNP位点,并在3个独立的资源群中开展验证性研究,最终获得了可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SNP位点;系统估计了家兔繁殖性状和不同年龄阶段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研制用于种兔选留的育种值综合选择指数和M-BLUP综合选择指数,构建了家兔SNP辅助选择育种新方法。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模式,3年来在四川、山东、江苏和重庆的26个县(区)的141个种兔场进行了转化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研究系统性强,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先进,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抗非特异性肠炎SNP筛选”居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