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大手笔“景”上添花

29.05.2014  18:47

  ●五一小长假,位于宣汉县君塘镇的洋烈水乡景区迎来了今年又一个旅游高峰期,吸引了重庆、陕西、达州等地游客前来旅游,日接待游客上万人。该县的峨城竹海、王维舟纪念馆、巴山红军公园、观音山等景区同样是游客如织。

  吸引八方宾朋纷至沓来的背后,是宣汉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科学规划、大手笔做美景区的杰作,更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群众参与的结晶。

  锁定目标: 建设秦巴生态文化旅游大县

  宣汉是巴国故都,文化璀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巴人遗址”,世人赞誉为“巴国三星堆”,距今有3000—4700年的历史。宣汉是红军之乡,80多年前,45万人口的宣汉有10万人参加川陕苏区革命斗争,3.4万人牺牲,孕育了无数英雄和向守志等新中国10位将军。红军留存下来的遗物、遗址像瑰宝一样被宣汉人珍藏。宣汉是气都之心,风光秀丽,旅游胜地。国家地质公园百里峡雄奇峻秀,婀娜多姿,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峡中漂流被誉为“川东第一漂”;峨城竹海清秀挺拔,一碧万顷……

  大美宣汉,如何让旅游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又一增长极?宣汉县委、县政府大胆提出做美景区,奋力实现旅游形象大变样,建设秦巴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大县的发展目标,将景区建设纳入“三区”建设重要内容来抓,让旅游产业上升为该县战略支柱产业。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宣汉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成立“宣汉县景区管理中心”,标志着该县旅游业正式吹响了科学发展、加力奔跑、快中求变的号角。

  全域规划:

  形成“一心五大景区”格局

  “好多年前就搞过旅游,但是成效不大。”“每到节假日,很多本地人都出去旅游,要把外地人请进来,谈何容易!”提起宣汉旅游,许多人摇头道。资源丰富规模偏小,没有全域规划各守一方,缺乏现代营销默默蜗行,众多景点犹如未经打磨的璞玉,没有放出内在光芒……这是当时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把这些散落的旅游明珠串联起来,让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宣汉坚持“全域景区”发展理念,聘请权威机构和专家制定出了《宣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普光工业旅游暨巴人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百里峡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巴山红军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洋烈水乡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暨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笔架山旅游区控制性规划》和《天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幅气度恢弘的全县旅游发展蓝图徐徐展开:以建设秦巴生态文化旅游大县为目标,做足“生态、红色、民俗”三大文章,打造“一心五大精品景区”旅游空间布局,即创建以县城为核心的山水田园城市、精品旅游城市、中等城市,着力打造洋烈水乡、百里峡、峨城山、观音山、普光五大精品景区,形成红色文化游、生态休闲游、土家文化游、宗教文化游、巴人文化游五大旅游专线。

  推窗放眼天地宽,全县上下加力奔跑,真抓实干,打响了一场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攻坚战,宣汉旅游化茧成蝶,焕发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大手笔打造:

  宣汉旅游“景”上添花

  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全在一个“景”字。无“景”不成游,“景”好客自多。

  然而,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景区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的相对滞后,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宣汉旅游业,在逐年升温的国内旅游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却依然不温不火。

  为做大旅游产业发展蛋糕,宣汉推出一系列“景”上添花的重点工程,使景区形象和服务功能开始出现根本性改观。

  历经数月的建设,以“巴风土韵文化走廊、山水田园度假胜地”为形象定位的洋烈水乡景区初具规模,洋烈鱼子溪湿地、竹枝词广场、多功能一条街、滨水步道、洋烈印记等景点正由一纸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昔日的小山村嬗变为以亲水休闲娱乐、乡村休闲度假、山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据了解,洋烈水乡景区总体布局是一镇、一廊、两区、三大节点(一镇,洋烈风情小镇;一廊,巴渠江亲水走廊;两区,君塘大垭村、稻香渔村和庙安李海瓜田;三大节点,东乡启港、东林驿站和斗岛桃园),规划到2015年末,将其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除建设洋烈水乡景区外,宣汉还全面打造以“禅韵诗画、清凉竹海”为主题的峨城竹海景区,规划到2015年末,将其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仅这两个项目,政府投入的资金就比以往十多年旅游建设投入的总和还多。”民歌广场、西门运动休闲广场、巴人文化广场、滨河路西延工程、西区景观大道、城市中央公园等重点工程的规划建设,助力山水田园精品旅游城市快速崛起。

  升级改造王维舟纪念馆,建设红三十三军纪念馆、巴山红军公园南广场……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大放异彩。

  宣汉结合打造土家山寨,彰显土家文化、土家民居特色及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全力打造百里峡国家AAAA旅游景区。该县还把普光建成中国西部石油天然气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巴人文化研究体验基地、人造温泉洗浴中心,国家AAAA旅游景区,目前天然气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罗家坝巴人文化博物馆正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

  为让广大游客游得开心,玩得愉快,该县从完善“吃住行”和“游购娱”等要素入手,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水泥(柏油)公路,98%的村通水泥公路。全县重点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培育出了菌灵天下、庙安水果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市场经营:

  旅游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

  发展旅游业是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随着旅游景区开发的不断推进,宣汉在让外界领略“山水画廊、和美宣汉”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开启了致富之门。如今,随着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和重庆、成都、陕西、达州等外地游客的逐渐增多,宣汉本地的许多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乡村客栈、出售旅游商品和发展观光产业等形式,逐渐吃上了“旅游饭”,鼓起了钱袋子。

  5月17日一大早,河畔渔村老板伍小红就忙活开了,买菜、做饭、供应茶水……“你看嘛,周末来我这儿吃饭的人多得很,两层楼的地方有时候还坐不下。”伍小红脸上挂着笑容说道。伍小红是洋烈新村的普通村民,前几年在外打工,后来听说老家正在发展乡村旅游,头脑活络的她立刻回家开办了农家乐。“以前我在昆明做物业,一个月有七八千收入,现在回来开餐馆,也不比在外面差了。”

  洋烈水乡景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上百户农民从事餐饮、旅游商品经营活动。与洋烈水乡景区同处乡村旅游示范带上的庙安乡把握机遇,以建设“春观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赏雪”的现代农业示范片为依托,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倾力打造自驾车营地、花果山庄乡村酒店、特色农家乐。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上万名游客相约到庙安踏春赏花;到夏秋果实成熟的季节,城里的人们便三五成群到瓜田李海体验采摘的乐趣。

  在峨城竹海景区周边,一个个农家乐的开张营业,让游客既领略到“禅韵诗画、清凉竹海”的惬意,又享受到舌尖上的美味。接待着一批批游客,“峨城农家”农家乐老板魏兵感叹道,“没想到我们深居山中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门路。”

  在百里峡景区,游客在景区内漂流及休闲度假、游溶洞、品土家美食,带动了当地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村民们种植的苞谷菌、岩豆、党参成为旅游商品卖给了游客,促进了土家族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宣汉通过举办百里峡漂流节、新农村龙舟赛、李子花节、杜鹃花节、葡萄采摘节、元九登高节等漂流、观光、采摘、赏花、登山等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拉动了川渝周边区市县客源市场,旅游收入转变为宣汉群众收入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13年,宣汉县共接待2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