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及时查治水稻稻飞虱

22.06.2016  11:59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随高空气流及强降雨过程远距离迁飞,其危害具有隐蔽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稻飞虱成虫迁入稻田后,迅速在稻株中下部产卵繁殖,若虫群居吸取稻株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形成黑色霉状物。稻飞虱为害后,水稻生长受阻,上部叶片发黄干枯,稻丛成片、成团枯黄,形成“通火团”,严重时甚至倒伏绝收,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

  据我局植物检疫站测报灯观测:今年稻飞虱成虫始见于6月16日,比去年提前17天,目前灯下累计诱虫15头;近期在东乡、天生、七里、双河、胡家等乡镇调查稻田820亩,有虫面积42.8亩,占调查面积的5.2%,田间虫量为96.6头/百丛(22~410.5头),以1~2龄若虫为主,成虫比例较小,说明迁入时间较短,目前尚无达标田块。但当前我县水稻还处于分蘖期,离收获至少还有两个月;稻飞虱繁殖能力极强,虫量短时间内呈几何级倍数增加;近期的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加之稻飞虱还可能随着未来强降雨过程迁入,与前期已迁入虫源形成叠加为害。为此,各片区(乡镇)农技站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开展稻飞虱的查治工作,全面掌握虫情发生动态,迅速动员广大农户开展防治,确保今年水稻增产增收。

   防控措施

  1、防治策略: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抓住卵孵高峰期至3龄若虫高峰期及时进行防治。

  2、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百丛虫量500头、拔节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抽穗扬花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进行防治。

  3、防治药剂:亩用25%噻嗪酮100克、或70%吡虫啉5克、或10%氯噻啉30克、或25%吡蚜酮25克(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按先四周后中间的顺序、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防治。当田间虫量特别大时,可亩加用80%敌敌畏350毫升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