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审计“手术刀”为精准扶贫查“缺”补“漏”

06.08.2016  02:03

    新华网成都8月5日电(吴文诩)“以前吃的水有股怪味,下雨天还浑的不行,只好自己买些药丸来净化。”家住四川宣汉县五宝镇高坝村的覃大国说,现在新水厂的水不仅晴雨天一样清澈,没了怪味,而且水价还便宜。

    曾经饮水难的贫困小山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安全饮水示范点。村民们纷纷表示,这都得益于2年前国家审计署的一次审计。

    国家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针对政策落实的跟踪审计发现,根据四川省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对已投入运营的184家自来水厂和水站监测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部分已完工项目水质监测合格率偏低,存在以宣汉县五宝水厂为代表的不合格水源。

    宣汉县水务局供水股股长陈林告诉记者,2013年上半年,五宝镇及其附近几个贫困村饮用的还是80年代老水厂的水,老水厂设备简陋、净化设备缺乏、供水不稳定,下雨天水质易变差。而2013年下半年,投资1367万元建设的新水厂试运行后,由于相关人员缺乏培训,导致水质持续不稳定。

    陈林说,审计部门指出问题后,宣汉县立即加大对五宝水厂的监测和管理,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现水务部门在线自我监测,改变了水质监测全靠防疫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同时,还强化水厂工作人员的培训,明确规定添加药剂分量。

    “现在看着在线净度检测仪添加药剂,再不是自己约莫估计着加。”五宝水厂厂长吕应军表示,2015年水厂全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五宝镇的安全饮水问题只是审计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在距离宣汉县950公里外的川南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南箐乡南林村,新修建的集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室、篮球场、公共厨房为一体的民俗活动场所,成了村里人交口称赞的地方。

    “如果不是整合了各项扶贫资金,修建一个这么大的民俗活动场所,对南林这样的贫困村来说,想都不敢想。”南林村“第一书记”卢聪杰说,“村里的火把节,婚丧嫁娶,平时看书、运动大家都愿意到这里,在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举行扶贫技能培训时也有了地方。

    南箐乡党委书记赵熊介绍,2015年南林村整合彝家新寨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通畅工程和以工代赈资金等共计488.6万元,对全村危房户住房进行新建,硬化入户路3400平方米,新建了综合民风民俗活动室

    国家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提供资料显示,在对越西县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扶贫资金数额小、项目分散、“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最少的生产发展项目资金仅10万元。对此,审计部门提出建议,要求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越西县在听取审计部门的建议后,立即梳理自2013年以来涉农资金整合情况,并制定下发《越西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加大了涉农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据悉,2013年至2015年越西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739.54万元,涉及通村路建设、森林抚育和造林、农村安全饮水等10项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8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发展。

    “像一把‘手术刀’为精准扶贫查‘缺’补‘漏’,审计工作既在发挥监督作用,同时又起到治病救人的良效。”越西县财政局局长刘岚说,去年底审计还发现越西县财政存量资金问题较为突出,仅2013年至2015年财政扶贫资金结转结余达3.21亿元。“我们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仅半年时间就化解存量资金1.6亿元,主要用于彝家新寨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项目。”(完)

责任编辑:汪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