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昨起试行 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限 两年缩为80天

02.08.2014  18:59

  昨(1)日,《绵阳市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开始试行,从用地预审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间,由原来法定时限的65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左右,审批办理时间大大提速。

  该方案试行后,与前期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相衔接,标志着绵阳市工程建设审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程并联审批。

  据介绍,按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基本工作进程,从项目用地预审到施工许可审批环节,共有29项行政审批事项,涉及20多个部门,所有审批事项的法定办理时限超过650个工作日,承诺办理时限也有200多个工作日。《方案》试行后,这29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将被压缩至80个工作日左右,若资料齐备,审批办理时间还将缩短。

  记者注意到,该《方案》主要包括“目标任务、适用范围、并联办法、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内容,而最大的变化则主要集中在“并联办法”和“保障措施”两项。并联办法方面,主要从优化审批流程和并联审批方式上进行规定,而保障措施的侧重点则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行为和健全项目审批协调机制。

  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并联审批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建设项目只要资料提前备全,审批办理时间可能还会在8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再缩短。要实现这项“不可能的任务”,全靠审批流程的优化和并联审批“批处理”。比如将国安、防震减灾、文物、安监等部门在项目选址阶段的工作调整为政府内部事务,实行统一“批处理”。

  不仅如此,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还将通过“并联审批板件系统”实行申报材料网上共享,对所有审批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全部进行指引,同时在绵阳政务网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专栏,动态公示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进展。

  该负责人说,为确保并联审批顺利推进,还将建立工作考核督查机制,由市目督办会同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等部门加强对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日常督办和重点督查考核工作,并将结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绩效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效率为何提不上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并联审批科负责人认为,症结出在审批遭遇跨部门和跨区的“干扰”,而这次就是要将这些审批事项全部集中起来,由并联审批窗口统一办理。

  ◎统一组织一窗受理

  《方案》规定,将原来的各自接件调整为“统一组织、一窗受理”,由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并联审批窗口统一答复咨询,统一接受申请材料、送达审批结论。

  该负责人认为,这种审批办理模式,可使各部门实现“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审批新模式,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前置后补同步审批

  《方案》规定,将法定前置事项调整为“前置后补、同步审批”,前置后续部门同时开展审批,由并联审批窗口负责补充前置部门审批结论。

  也就是说,项目业主在向并联审批窗口提交材料时,有关审批项目前置部门的审批结论可暂不提供,待前置部门办结后,由并联审批窗口转送后续部门存档,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

  ◎信息共享公平公开

  实行“信息共享、动态公示”。依托我市云办公平台,通过“并联审批板件系统”实行申报材料网上共享,同时在绵阳政务网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专栏,动态公示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进展。

  该负责人认为,实行申报网上共享,旨在推行申报材料标准化,清理出各种投资主体并联审批的申报材料汇总,需要准备哪些申报材料,项目业主就可一目了然。而实行网上动态公示,项目业主也随时查看审批进度,最大可能避免了部门无故为难项目业主、故意拖延审批时间等现象。

  ◎缺席默认超时默认

  实行缺席默认、超时默认。相关部门对并联审批窗口分发的审批事项不予理睬、拒绝办理的,或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联合咨询答复、联合审批、联合审图的,审批结论视为同意;相关部门未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或因特殊情况在延期内未完成审批的,审批结论视为同意,造成后果的,由缺席部门负责。

该负责人认为,在限定各行政审批部门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实行缺席默认和超时默认,通过对行政审批部门的监督,能有效杜绝某个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故意设卡现象的发生。(赵利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