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川大牛人实验室: 超一半是青年千人计划学者

06.04.2016  13:04

  青年千人计划,是国家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遴选顶尖人才的发展战略。入选“青千”的学者可谓“万里挑一”,年轻、海归、在所从事的科研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在四川大学,有座“牛人辈出”的实验室,引进了18位“青千”学者,将成都在近年里引进的所有“青千”囊括了近1/3。

  他们都从事相同的领域——生物治疗,在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上引领着行业的前沿方向。他们是谁?他们在研究什么?成都商报带你揭开“最牛实验室”的面纱。

   有多牛

   相关领域里 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科研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南门,一栋砖红色的3层小楼隐藏在林荫下的小院子里,穿着白大褂的年轻面孔进进出出。小楼的外墙上挂着3块金色的牌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综合性药物研究技术开发大平台”。

  就在这座小院子里,实验室用短短2年的时间,引进了33名高端顶尖创新人才,其中目前到位的有18名“千人/青千”学者,另有长江/青年长江学者4名。与此同时,他们的办公地点也从主楼3层的两间不足10平米的房间拓展到整座院子,连主楼一层的过道都被改造成了实验室,堆满了仪器、冰箱和药物。

  院子里用彩钢板修建了2栋联排的临时实验室,一栋用于天然产物分离,即寻找潜在药物;一栋用于药效药理实验,包括小白鼠、斑马鱼等种类的几万只小动物饲养在此,等待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它们身上试用。

  大规模地引进人才始于2013年获批国家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3年前,以四川大学为主体,协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协和医院3家高校和机构,协同创新中心打通生物医药相关学科,整体发展、取长补短,成为相关领域里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科研中心。

  借着协同创新中心的机制和资金,高水平人才如同开闸的洪水向实验室滚滚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