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 做大生态农业

12.01.2018  07:31

  □杨政国

  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广大乡村的具体落实。省委立足我省实际,明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历史机遇,把握时代要求,全力开创生态农业发展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幸福美丽的家园。

  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发展生态农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综合利用税收、金融、价格、补贴等政策杠杆和手段,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出台商品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治、使用可降解农膜等补贴政策,对绿色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生物能源开发、农村沼气管理维护等企业和组织,给予融资便利、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农业开发,逐步建立以主体投入为主导、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引导村(社区)和农户将土地、山林、房屋、农业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资料向种植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深化金融服务改革,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工作,创新农村融资担保方式,推动农村产权融资,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及农产品保险工作,扩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范围。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经营合作化进程,切实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等难题。

  保护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实现农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园区,借鉴生态工业园区的经验,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能源业等纳入整个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之中,实现园区内农业不同产业相互依存,减少农业废弃物产量、降低处理成本、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大力促进农业产业连接转换,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机制,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进一步减少。注重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将生物质产业和有机肥产业引入整个农业生产的循环路径中。同时,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和设施农业,通过利用平衡施肥、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养分投入和流失,提高利用效率和循环比例。

  利用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将做大生态农业和发展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按照“农业景观化、新村景区化、农居景点化”的思路,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生产、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游客参与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地区位、生态、自然、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走农旅结合、文旅互动的特色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绿色观光旅游产品,深入挖掘不同地域农村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创新开发具有体验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的旅游产品。

  典型带动,壮大经营主体。做大生态农业,首先要培育壮大领军企业。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逐企问诊,一企一策,尽快形成规模、示范效应。指导企业按照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要求,引进现代生产设备,加快创新产品、独特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市场份额。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新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巩固提升电商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区等,鼓励引导农业企业进入示范园区或产业园区集中集聚发展。发展绿色、生态、健康、优质农产品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因此,各地要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建立品牌、创立名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极端重要性,以此提高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和商品化程度,帮助农民稳定增收。

  (作者系青川县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