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 硬碰硬 狠抓整改落实
勤俭意识不强,存在相互攀比思想;自我学习不够,理论功底薄弱;业务知识不够精,总想吃老本,凭经验;自认为熟悉基层,形而上学、自以为是……在省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后,按照省委要求,各省级机关普遍开展交心谈心,对标查摆问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相继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整风精神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解决“四风”问题,切实转变作风。
教育实践活动中,省级机关纷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展“开门评风”“百姓听音”“基层问症”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1万余条。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单位还采取自己主动找问题、互相帮助找问题、上级提醒找问题、对照典型找问题和突出重点找问题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以兰辉为镜子,对作风再“扫描”,对问题再“聚焦”,对思想再“透析”。各单位普遍开展交心谈心,单位“一把手”主动与班子成员逐一交心谈心,带头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及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并牵头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几上几下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深入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各单位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及成员对照这些意见建议,认真检查了遵守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改进作风的情况,深刻查摆了“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单位查找指出,机关存在“干部队伍纪律作风松弛、执法执纪不严、办事效率低下”方面的问题;有的单位指出,机关存在“文风会风改进不够、工作存在按部就班、重争取审批轻督查落实、个别干部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决策前的基础性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不够”问题。有的个人自我剖析“画像”:自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主要原因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宗旨意识的淡化及能力不足的限制……同时,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还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政治纪律方面深挖思想根源,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各单位动真碰硬,立说立改,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和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大胆向深层次矛盾问题下“手术刀”。省委督导组和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从严把关,方案措施不实的一律“回炉”“补课”,有40多个单位的整改方案被退回重写。同时,在全省深入开展“七项专项治理”,严刹文山会海,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解决吃拿卡要问题等重点突出问题。
为减少会议,提高会议时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今年以来,全省性会议精简40%。
针对“三公经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省财政厅牵头制定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的实施方案,压缩省本级一般性支出5亿元,压缩比例为5.5%,其中“三公”经费0.8亿元,压缩比例为11%。同时还探索健全“三公”经费控制长效机制,确保“三公”经费支出今后“只减不增”。
为解决行政效能不高、吃拿卡要等问题,省本级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21项。同时全面清理省级部门行政职权,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将电子监察系统延伸到186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庸懒散拖”专项效能监察,已纠正问题1009个,问责201个单位、407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加大问题整改落实力度,省纪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采取明察暗访、作风巡查、集中检查等方式,对重点部门、场所和时段开展检查,特别是在国庆节、中秋节期间,针对群众反映的公务接待、费用报销、车辆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组成专门的督察组逐一核查、逐一整改。7月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立案查办涉及“四风”问题案件456件,让各级党员干部不敢触碰作风问题红线,不越奢靡之风底线。
目前,全省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省级机关明显呈现出“五少四多三变”的好势头:会议文件少了,公务消费少了,公款吃喝少了,公车私用少了,迟到早退少了;勤俭节约多了,“硬杠杠”监管多了,管理监督多了,听取群众意见多了;干部形象变了,机关作风变了,精神面貌变了。(消息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