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厅网安支队:网络实体交易犯罪五成以上通过微信

08.01.2015  12:13

原标题: 省公安厅网安支队:网络实体交易犯罪五成以上通过微信

6日,近十年来四川境内破获的涉案金额最大的珍稀野生动物工艺制品案件案情公布,涉案金额达300万元。在这起案件中,演员杨某某通过微信,对外兜售象牙制品、犀牛角制品,获得了数十万元的暴利。(本报1月6日、7日连续报道)。

事实上,杨某某并不是第一个通过微信出售违禁品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1月7日,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了解到,近两年,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软件的兴起,已经成为网络贩卖非法物品的主要平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破获的网络实体交易犯罪中,大约有五成以上均将微信作为工具。

16亿赌球案 微信一条龙服务

两年内赌资流水金额高达16.8亿元,至少10万名赌客参与其中,拉人进群,出价压单通过微信进行……2014年10月,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以开设赌场罪将利用网络赌球的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而这起全省近年来少有的特大赌球,也是主要通过微信完成线上交易的。

该境外赌博网站的流程相当“严密”,赌客通过点击网站上漂浮的小广告,就可以“翻墙”到境外赌博网站,注册账户、绑定银行卡开始赌博。办案民警表示,在网站建立之初,很多人均是通过朋友相互介绍,与张某通过微信建立了联系,并通过微信实施压单下注等工作。经口口相传,网站到后期已涉及来自全国各地至少10万名注册人。

2013年初,某银行发现其中一家“皮包公司”账户流动异常后报请公安机关。经查实,自2012年起,这两个赌博网站流水金额达16.8 亿元,张某等人获利约1600万元。

私密圈子难打击 应提高准入门槛

省公安厅网安支队民警表示,近两年来,随着微信在手机使用者的普及,它已成为各年龄层,尤其是年轻人聊天、晒心情的重要通讯工具。在在线支付的功能出现后,通过朋友圈网上交易便油然而生。

但是,这个广阔的平台也为不法行为提供了空间,利用微信贩卖违禁物品的案件时有发生,贩枪、贩毒、贩卖管制刀具、迷幻药,走私香烟均通过线下交易转移到线上,“卖家往往在论坛留言中写下微信号码,吸引有意买家加入,并在自己的朋友圈上晒出商品,卖家通过发送图片或者视频为买家验货,有的甚至会通过微信教会买家如何安装和使用这些物品。”民警说,广泛的受众面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稳定的客源。据不完全统计,在破获的网络实体交易犯罪中,大约有五成以上均会将微信作为工具。

民警表示,对于打击通过微信贩卖违禁物品的案件,公安机关在发现线索和取证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微信买卖双方存在一种互赢互利的关系,所以交易一般都比较私密,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很少有人主动报案。

由于没有实行实名制,不法分子往往在微信上注册虚假信息,买卖双方不会见面,也对各自真实身份保密,只要达成意向便通过快递或支付平台交易。一旦行迹败露则立即毁灭证据,给公安机关侦破增加了难度。

民警表示,为了防止微信被不法分子滥用,成为运输犯罪的通道,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提高微信准入制度,注册用户实行实名制,这样便于有效管理,第一时间找出不法分子,同时也提前将其拦在微信的门槛外;其次,应该加强对微信用户的信息管理,及时掌握不法分子发布的信息,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消委提醒

朋友圈购物维权难 陌生“好友”莫轻信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肖向荣认为,大部分微商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法律保障,维权存在很大困难。

微商通过“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以及投放“漂流瓶”等方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看到自己的产品信息。肖向荣提醒市民,对于这些搜来的、摇来的陌生“朋友”,一定要谨慎。

即使是熟人,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微商”交易时,也要先问清楚其有无相关资质,并主动索要发票、保存聊天记录,以便日后出现纠纷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商

微商无一家建档

缺乏信用体系建设 将适时出台规范

你的微信朋友圈是否被面膜、奶粉、名牌包刷屏?从2011年问世到现在,不少网友吐槽“朋友圈”变成了“广告圈”,而一些人也确实因此赚鼓了钱包。

也许你曾经或者正在享受着这一新兴销售平台带来的便利,或者被刷屏的广告骚扰,可是,你知道四川省有多少家“微商”吗?这个数据还是未知。

今年1月11日,四川省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基本建成,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已建立2.4万户网络经营者经济户口信息,然而,其中并无一家微商。“朋友圈相对私密,微商主要通过熟人进行销售,存在隐蔽性。”四川省工商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处工作人员何金瑞说。

微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众号,另一种是私人账号。“前一种需要平台核验营业执照等信息,但后一种,并未实行实名制管理。”何金瑞认为,微商门槛低,再加上微信本身的属性,使监管存在难度。

通过微博、微信进行销售,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存在积极意义。”虽然四川省工商部门对这一新兴事物持包容、开放态度,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处处长田培友也认为,微商要想做大还严重缺乏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建设。

去年3月15日实施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对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易行为进行了规范。“不过,对于办理、公示营业执照等规定,都说的是‘应当’,而不是强制性规定。”何金瑞说。

微商主要利用朋友间的信任进行销售,很多交易是“私单”,在价格以及产品评价方面不存在透明度,也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现象可乘之机。“目前国家对这块还没有详细规定,我们将从工商职能出发,密切关注其发展情况,如果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现象出现,适当时候会出台一些规范。”田培友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吴冰清实习生李智

对话

微信官方:

打假机制很快出台

除了卖违禁品,朋友圈也成为高端A货泛滥的场所。成都网友“小白阿比”非常反感这种朋友圈营销,这个月她已经拉黑了5位微信好友,“满屏幕的商品照片,有时候一人一天发几十条!

业界人士认为,谣言与违规交易都依赖于朋友圈的私密性特点,但同时也无法兼顾公开透明,随着微信平台越来越大,各种龙蛇混杂的危害性也会越来越大,会破坏平台的健康发展。

华西都市报记者:之前微信出台系列规范公众号服务号的措施,但个人号售卖假货乃至违禁品的现象,腾讯有什么应对措施?

微信团队:微信的安全体系中,针对公众号和个人微信号都有相应的规定。公众号属于公开账号体系,对应的是企业、组织或个人,是实名化的,公众号的商业行为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商机关也参与规范和管理。

但个人号的经营行为,不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范围内,微商、假货、传销、违禁品的交易行为,不论在法律还是在政府的部门管理中都有空白。这是微信个人号管理的难点所在。微信安全团队一直在密切关注以微商、传销、假货、象牙贸易等为代表的朋友圈恶意营销的危害,也在研究更有效的管理手段。不久,就会有详细的管理规则出来。

华西都市报记者:去年底,腾讯公布了一年来反信息诈骗联盟的打假成果,今年会不会将这种打假机制应用在微信生态系统?

微信团队:会。我们正在制定相关规则,很快就会出台。

华西都市报记者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