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试点新提拔干部全家财产公示

10.09.2014  08:19

  南都讯 记者张东锋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对23名新提拔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财产公示的消息,昨日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据南都记者了解,此次涉及的23人均是教育系统的正(副)科级干部。当地纪委称,这是渭滨区首次实行这项制度。对备受关注的申报信息核实等问题,渭滨区纪委相关负责人称,由于尚处在试点之中,申报以个人提供的信息为主,更多靠接受群众监督来检验。

   五项内容公开张贴

  据宝鸡纪委监察局官网9月1日消息,这次对23名新提拔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的财产申报公示,系“渭滨区实行《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以来的首次运用”。南都记者获得的“渭滨区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任前财产申报公示表”显示,表格包括本人工资及各类奖金、津贴、补贴,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以及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房产、投资及车辆等五方面。

  渭滨区纪委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此次新提拔的23名事业单位干部都集中在教育系统,其中有8人拟提拔为正科级,15人拟提拔为副科级。9月1日开学后,已在渭滨区教体局和辖区一些中小学政务、校务栏,将其财产申报内容与干部提拔公示一起张贴公布,暂未收到群众意见或投诉。

  据这位负责人透露,此番公示是根据陕西省纪检监察部门要求开展的一项新工作,渭滨区作为宝鸡的试点之一,此前经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了《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任前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工资外项目靠群众监督

  事实上,类似试点在其他地方也存在。据报道,江西赣州今年也开始在全市试点部分官员财产公开,范围选在了纪检监察系统,公开对象除新提任的科级领导干部,还包括新选调录用交流科级及以下干部。

  过去几年,多地都曾实行县市区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甚至范围不仅局限于新提拔的领导干部。但不少地方或是因为“人走政息”,或是因为受到个别官员阻力而终止试点。前述渭滨区纪委相关负责人称,此次对23名新提拔领导进行财产申报公示,当事人无一反对,都较配合。

  另外,对领导干部财产公示的另一大困扰就是公示信息以申报者个人填写为主,其完整性和真实性难以核实。对此,渭滨区纪委的这位负责人也承认眼下的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像工资这样的项目通过财政系统较容易核实,涉及其他项目,更多靠接受群众监督来检验”。

(原标题:新提拔干部财产公示 配偶、孩子的也不能少)

文章关键词: 财产公示 新提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