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坡好画卷 浓浓帮扶情

28.07.2014  16:06

 

宝坡村新建的新村聚居点。记者 苏贤圣 摄

  ■  杨冬梅  记者  王继

  7月23日,骄阳似火,简阳市云龙镇宝坡村新村聚居点,72户风格统一的农家小楼掩映在绿水青山间。记者走进村民李德芳家中见到:不锈钢水槽、欧式抽油烟机、吊顶、地板砖……现代化装饰让人眼前一亮,与城市人家装修别无二致。“我们实行了小区化管理,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没花一分钱。”李德芳感言,“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宝坡村地处偏远,曾是典型的落后村。2012年全市新一轮“三村扶贫行动”启动后,宝坡村被确定为市委书记李佳的联系点。该村紧紧抓住“三村扶贫行动”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推动作用,外部帮扶与内部推动有机互动,全力推进扶贫新村建设,穷村面貌发生巨变,呈现出村富民强的发展态势。

  四级联动

  汇聚帮扶合力

  “村子穷,单身汉就有七八个。”村主任晋良传说,宝坡村处于乐至、简阳、金堂三县交界处,穷山恶水,村民整年在地里“”不出几个钱。宝坡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观念陈旧,缺乏自我脱贫能力,急需外部动力和资源。

  在新一轮“三村扶贫行动”中,各级联动帮扶,为该村发展提供了外部正能量。李佳书记情系该村建设和群众冷暖,先后3次亲临实地调研指导,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项目资金问题,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开展“中国梦”专题宣讲。李佳书记亲历亲为,鼓舞了干群士气,为该村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带去具体帮扶实惠,解决了发展瓶颈。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简阳市、云龙镇各级各部门,聚焦宝坡、走进宝坡、帮扶宝坡,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困难,加速扶贫新村建设进程。

  市委组织部划拨2万元党费,专项用于该村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市委农工委协调相关部门在该村实施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100万元帮助该村修村道建农房,投入4万元对特困群众实施帮扶;简阳市将该村纳入整村连片扶贫开发、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实施范畴;云龙镇党委针对原村班子个体素质不高、团结协作精神不强的问题,果断进行调整充实,选派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健全支部议事决策、工作包干等制度,提升凝聚力、战斗力……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三村扶贫行动”的制度设计使各级帮扶力量汇集宝坡,唤醒了宝坡人沉睡的意识,解决了期盼多年的问题,有效破解了该村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资源缺乏的问题。

  “村子改变最大的就是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87岁老党员晋华贤由衷感言,“下雨天不走泥巴路了,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水池堰塘都翻修整治了,种地用水的老大难问题也解决了。”目前,全村硬化组道2公里、入户路5.34公里,整治塘堰8口、拦沟渠3处,新建蓄水池19口、输水管道2.72公里,完成聚居点72户新房建设。

  党建引领

  “阳光”建新村

  “村干部一年到头的表现,群众心中有本账,群众最有表决权!在群众监督下,每项工作都能落实!”村两委形成共识:扶贫新村建设,群众是主体,必须体现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利益。村党支部始终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推动扶贫新村建设整体合力。

  决策由群众参与,项目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判。近年宝坡村项目建设多,利益分配稍有不慎就会“好事办成坏事”。村班子坚持“三步法”决策项目,先由组员大会提出,再由支部研究并实地查看,最后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决定,让群众成为项目决策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党支部根据村民自愿报名和群众推荐情况,在每个组确定3名有威望、懂技术的群众,组建村民理财小组、质量监督小组12个,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使用管理和质量监管。建立村干部“双述双评双公开”制度,实现考评模式由上级部门考核为主向群众考核为主转变。村党支部还在办公室设意见箱,征求群众意见43条次,整改落实43件次,群众满意率95%以上。

  风清气正产业兴。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路径,村上决定发展优质核桃、辣椒、莲藕,各支委成员和全体党员带头发展核桃、辣椒、莲藕等“试验田”320余亩。“耳闻目睹了这几年村上的巨大变化,条件这么好,就决心回家创业。”2013年底,村民晋彪投入20万元办起了土鸡养殖场,并组建专合社,引导12户农户加入,成功注册“宝坡土鸡”商标,年出栏优质土鸡可达2万余只。目前,全村新发展核桃500多亩、辣椒130余亩。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帮助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群众收入的“数字曲线”变成了脸上的“微笑曲线”。村上经济实力的壮大,又让村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村上对13名五保户集中供养,不仅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还让他们养老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