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父母觉醒是教育的真正开始 

02.01.2014  19:10

 

关注家庭教育暨《教子金典》出版座谈会现场,专家们热烈讨论

  2013年12月31日,关注家庭教育暨《教子金典》出版座谈会在山东商报会议室举行。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省人大代表朋星,民进济南市原副主委、市政协常委黄明,山师附小副校长、本部执行校长潘恩群,历下区教育局巫玫等济南教育界工作者出席研讨会。座谈会上,一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代表就当下家庭教育成长发展,尤其是如何与学校教育衔接等多个问题发表各自意见并进行热烈讨论。此外,近期家长们关注的“单独二孩”与家庭教育关系等热点话题,也被与会人员重点提出讨论。

   【关系】孩子面前没有职务你就是家长
  
  “当我回忆起自己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孩子的交流更多的是痛苦的回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省人大代表朋星回忆起自己与女儿的交流,尤其是初二阶段的女儿,竟用了“神鬼难缠”来形容,“或许从她的整个人生来看,这些根本不算什么,但是那时候,孩子和家长和老师的碰撞,是一道坎。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是关注家庭教育暨《教子金典》出版座谈会着重探讨的问题。没有与孩子沟通好的父母,更遑论家庭教育。所以,家长高彤鼎就认为,家庭教育首先是对家长的教育,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兼顾孩子的特点,不是去给孩子规定一条道路,教育孩子这件事一定要务实。
  高彤鼎的女儿高梦村,目前就读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优异,热心于学校工作。喜欢读书、写作、绘画、唱歌。2011年11月,参加了SLEP考试(SLEP成绩是进入美国私立中学时判断英语水平的标准,也是美国国务院选拔交换生的标准),经过笔试和两论面试,成为30个被录取的公费交换生之一。“和孩子交流,你没有任何职务,你就是一个家长。”朋星说道,以事情忙为借口和把自己的爱好加到孩子身上,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家长心态的问题,“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

   【成才观】家长不应求之过多过急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在被成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父母寄予重托下,一直被望子成龙着。
  多年前,山东教育社编审管恩武曾被邀请赴美国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带着儿子去到美国后的管恩武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儿子英语不好没法和其他的学生交流,去了一周后,他借口头疼不去上学了。我知道后立即去找了他的队长(班主任)。但是队长却让我不要着急,让我慢慢等待。结果三个月后,我儿子成了全校的superstar。”管恩武说道,其实举这个例子只是告诉家长们,静待花开,对孩子不要太着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改革开放后,家长开始望子成龙。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比起成龙,家长渐渐关注起孩子的成才之路。“这是家长的觉醒。现在如果还是‘成龙’,那么就是灾难。”山师附小副校长、本部执行校长潘恩群说道。比如,现在有的家长会主动和教师商量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之余,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有些家长找我,说怎么办孩子不念书。我就和他们讲,现在是资历社会,我们所获得的社会成就不再取决于学历,而是你是否适应社会,是你的能力,很多方面都可以做新的选择。孩子到了高中就这样,不是说他不行了,而是你可以选择其他。”民进济南市原副主委、市政协常委黄明说道。

   【沟通】现在到了需要家庭和学校合育的阶段
  
  “教育是三足鼎立的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让孩子少走点弯路,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重视起来。”省实验中学西校区政教处主任张宏刚说道。同样,管恩武也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走到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进行合育。原先也讲合育,但它是被动的,上面要求怎么做学校就怎么做。直到近两三年,我发现学校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老师会主动开始做这个事情,因为大家意识到家长资源对学校很重要。
  “最近有一个家长给孩子的班主任写了一封信,希望自己的孩子下午不上课,因为孩子要去学习跆拳道等才艺。这样的家长就是有了他的想法,希望孩子可以自由选取校外学习。后来,我们的老师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考察,觉得他适合这种方式,因此同意了。”潘恩群表示,自己也正在努力的推行“契约教育”,给家长提供方案,家长可以选择,“尽管这还是比较冒险的。有单亲家庭的家长忙于做买卖,孩子要上学就不能写作业。他的班主任坚决不同意。因为他认为如果一个不写,那其他的孩子也会不写。这件事情让我感觉是我们道德引导的悲哀,或者是无能的表现,我们需要去反复思考这些问题。
  此外,环境等外在因素也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影响。家庭教育需要引导,这也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而张宏刚所在的省实验中学西校区目前就面临着“环境因素”的影响。“市区,家庭教育观念好一些,但郊区还是略显不足。有些家长的理念是,去了学校就是学校的事情了。经济和教育发展是同向的,打工家长没时间考虑孩子问题,交给学校就完成任务。很多打工的父母和孩子沟通少,孩子和社会交往比较多,因此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张宏刚说道。

   【新课题】二孩家庭增多,家庭教育有准备吗
  
  2013年12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称,2014年第一季度有关省、市、区将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生不生第二个孩子”开始成为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家长热议的背后,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未来可能会成为哥哥姐姐的第一个孩子的反应。“独生子女要如何面对以后的弟弟妹妹。我听过有的小孩子说‘坚决不要,如果妈妈生了就掐死他’这样的话。”朋星担忧的指出问题。
  事实上,关注“特殊”正是家庭教育里父母常常忽略的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到优秀之处,而这个可能不涉及学习,学校里的老师也很难慧眼识珠。这时候,父母的肯定与栽培远远比强硬遏制更重要。“有的孩子适合读书,有的不适合读书,可能适合他的是其他方面。奥运冠军李晓霞,从小就对打乒乓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天分,后来她被教练发现并教导,最后拿到金牌。”朋星表示,家长多关注特殊甚至是有缺陷孩子比只关注成功的学生更重要。“真正的尊重孩子一定是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作为父母,或者老师一定要顺其自然。在行动上大家努力,在结果上大家随缘。”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科室主任张学军认为,“‘四没’家庭的孩子可能没资质,家长没钱没权没学问,如何成才?我想首先在家庭中,无论你的孩子属于什么状况,作为父母的你一定要无条件接纳,比如说天生残疾,或者没有资质,但是他是你的孩子所以你一定要爱他。”

   相关链接
  专家话“金典
  
  朋星: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省人大代表
  收到《教子金典》一书的第二日,我仔细读完整书。这本书告诉我们,虽然是教子,但其实双方是平等关系。当然我还有一点建议,这部书应该改为“教子读书经验”更合适。
  黄明:民进济南市原副主委市政协常委
  在参加两次成功父母大讲堂后,我也渐渐开始关注家庭教育。我认为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很好,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同时在某一个领域介入下,对自己也有帮助。
  这本书关注成才,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很重要。
  潘恩群:山师附小副校长 本部执行校长《教子金典》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家庭教育作为一个市场,作为一个引导性的行业,需要重视。
  关于以后,我还有些建议:比如对一些特殊学生,有些家长可能会有挫折感。如果下一步能够,对那些有挫败感的家长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是应该关注的。
  张宏刚:省实验中学西校区政教处主任
  教育类图书书店里太多了,但这本书不同,它里面所讲的案例就发生在我身边,书中的很多家长就是我认识的人,所以很亲切。
  张学军: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科室主任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作者的坚持和思考。我的建议能不能将它做成一个系列,每一年有一个主题坚持下去。
  田丽:槐荫教育局教育科科长
  把孩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某一个片段小的具体问题拿出来,作为案例。这种小的实例拿出来做文字性的建议,对我们来说也是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