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优势资源 宝兴重建重点打造汉白玉产业

16.04.2014  22:56

灵关镇钟灵村安置房正在修建中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李正勇)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远近闻名的雅安市宝兴县,不仅是首只大熊猫发现地,深藏在这片植被茂盛的山区里,还有驰名中外的宝兴汉白玉。汉白玉石材产业是宝兴的支柱产业,全县有五分之二的人,在汉白玉产业中产生和发展。宝兴县发改局副局长田勇向本网记者介绍,预计今年年底,“4·20”地震后宝兴“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灾后重建项目”将要完工,汉白玉石匠们将能够从露天作坊搬到新搭建的厂房内做工。

        建好房子 为百姓铺好就业路

        宝兴县灵关镇钟灵村是灵关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灾后重建城乡住房的总体规划,钟灵新城区城房自建803户,统建统分1200户。因为宝兴老县城所处地理位置受限,城镇扩张及发展受到影响。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寻找新的机遇,宝兴县在重建规划中,将产业及城镇第二落点选择在了地势相对平坦的灵关镇,产业发展定位是作为县城灵关组团,通过安置20个县级部门,逐步建成经济中心与商贸中心、公共服务中心。2014年7月20日前所有灾后重建项目将全部开工,力争2015年6月让受灾群众迁入新居。

        在众多的产业布局中,作为宝兴县的支柱产业,汉白玉石材工业集中区就建在灵关镇。宝兴县政协主席、灵关灾后重建委主任张晶手指前方正在修建的安置房说,老百姓的房子建好了,还要考虑头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问题。汉白玉产业也是灵关片区的支柱产业。钟灵城镇集中安置小区距离宝兴汉白玉石雕文化产业基地只有4公里左右,这一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更有利于解决好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足不出村也能挣钱养家。

        产业升级 汉白玉将成宝兴新名片

        走进雅安市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这个占地起步区100亩,总建筑面积为53660平方米的产业集中区内,几座厂房已经封顶,从山里运送而来汉白玉石堆积成山的。今后这里将建成“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雕)”大型牌坊,石雕工艺品示范加工厂(区),石雕艺术创意及培训中心,石雕工艺品展示交易市场和石雕艺术走廊等。

        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明江介绍,在“4·20”芦山地震后,宝兴县的石材企业停产一个月左右,直至现在才陆续恢复生产。此次汉白玉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的修建,对宝兴原有的73家石材企业进行搬迁,淘汰其中43家企业,重建30家企业。

        田勇补充说,正在修建的宝兴汉白玉石雕文化产业基地能够容纳60多家企业,目前已经入住20家企业。基地建设,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资方式,按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推进,资金筹措以企业自筹、银行融资、上级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过去,这里的商家市场意识较差,往往都是通过成都等外地的企业进行外贸出口,灾后重建过程中,通过政府等多方面努力,目前,宝兴本土一些汉白玉加工企业已经取得了自己的外贸出口资质,今后将可以直接把宝兴的汉白玉销售到国外去。

        根据规划,到2015年,石雕文化产业基地将由现在的100亩起步区规模增加到300亩。新增石雕文化企业20余家,新增从业人员1500人以上,产业增加值年递增40%以上,实现年产值2亿元,年增利税4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