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竹料3-5万吨 宜宾高县仁和乡打造全县最大竹原料基地

24.06.2014  10:44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闵勇智 马旭 记者 马俊杰) 为响应仁和乡政府:‘打造全县最大的竹原料基地’的号召,2012年3月,我组织了20多户在家的农民,将桂花村长龙埂组的200多亩荒山栽上竹子,明年,这个竹基地就可以采伐竹子啦。”6月23日,宜宾江安县仁和乡桂花村长龙埂组村民组长杨兰石对记者如是说。

  记者获悉:长龙埂组40多户人,有10多户全家外出打工多年,另有10户在外做生意,这20多户农民外出后,他们的责任山无人耕种,长期荒芜。

  2012年,仁和乡政府向全乡人民发出号召:“多栽竹,多造林,着力打造全县最大的竹原料基地。”今年66岁的老组长杨兰石告诉记者:“在仁和,竹子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多栽一亩竹,多一份收入。200多土地长期荒芜多可惜啊?何不让它发挥作用呢?”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杨兰石率领全组没外出的农户自己动手栽子;乡政府免费送来了竹种和竹子专用肥料,乡林业站现场作了技术指导。

  记者问杨兰石:“200多亩竹林的所有权归属是谁?”他说:“竹子是全组农民共同栽的,今后,竹林产生了经济效益,要留一部份作为集体的开支,另一部分将平均分给参加造竹的人,我要让大家‘利益均沾’。

  “我承包本村茶山60亩,近年来受市场因素影响,人工费用持续上升,茶叶产业经济效益不高;2012年3月,在乡政府‘多栽竹,多造林’的号召下,我把60亩茶山彻底改造成竹林。”6月20日,仁和乡同太村桂花组农民张林指着一大片竹林告诉记者。张林说:前年,我把茶山的茶树挖了,乡政府的干部们全都来帮我竹子,免费给我送来了竹苗和专用肥料,现在,这些竹子长势很好,很快就要见到效果啦。

  据了解,张林全家4人,有竹林12亩,每年竹料收入1.1万元;明年,60亩竹林就可以采伐了,每一年能产竹料110吨,可收入5万元;竹林5年进入丰产期,那时,张林的日子就更好过啦。

  记者从仁和乡政府获悉:为了早日建成全县最大的竹原料基地,乡政府出台了鼓励农民“多栽竹,多造林”的一系列措施:村、组筹划本年栽竹计划上报,乡政府把造竹计划作为村组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之一;乡政府从乡财政拨款购竹苗和专用肥料,免费送给村、组,支持他们造竹。

  乡政府还将栽竹造林面积与项目资金捆绑,凡是造林最多的村组,获得的项目资金就最多,乡政府的支持力度就越大;乡政府还鼓励农民对低产林和残次林进行技术改造,在乡林业站的技术支持下,从2012年以来,全乡累计改造低产林、残次林近6000亩,使仁和乡的高产林比率进一步提高。

  政府的鼓励措施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全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4.4%,竹料蓄集量达到15万吨以上,年产竹料3至5万吨,按目前市场价460元一吨计算,仁和农民仅竹料一项,就可收入1380万至2300万,建成全县最大的竹原料基地的目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