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新田村“第一书记”潘小刚:贴心的致富领路人

14.03.2016  15:36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宋成均) “潘书记一来,就帮我们协调修新房子,现在这新房住起就是巴适。”宜宾长宁县井江乡新田村贫困户李永香因家中缺乏劳动能力致贫,以前一家人曾长期窝居在一处年久失修的旧房内,现在住进了新房,李永香激动不已。

潘小刚(中)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

  李永香口中的潘书记就是井江乡新田村“第一书记”潘小刚。去年5月,担任长宁县外宣办、新闻办副主任的潘小刚走马上任新田村“第一书记”以来,在走访中了解到李永香家的情况后,迅速展开协调,为其谋划重新修建了新房,现已全部竣工。

  看完了李永香的新房,潘小刚又来到新田村玉米坡养殖场和贫困户任世彪家中,研究新田村养殖产业发展的重点,为了能够让养殖大户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搞养殖,潘小刚虽跑了不少路,但却见了成效。

潘小刚(左一)给养殖户提建议

  井江乡新田村村民严天会是一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潘小刚来到新田村后,随时去专业合作社指导,引导他们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非常感谢潘书记帮我们协调仔猪。”新田村贫困户任世彪说,他家的仔猪是定点联系他的帮扶单位送来的,现在已有一百多斤重了,以后喂大来卖就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潘小刚给贫困户宣讲扶贫知识

  潘小刚自担任新田村“第一书记”以来,一直希望能够在新田村新建一处文化广场,并为村民献上一场现代文化惠民演出。通过协调努力,今年1月,在新田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上演了一场村里最现代化的文化惠民演出。村民除了在家门口看到了只有在电视上能看到的精彩节目外,还可现场拿到书法家们送的春联,把新年“祈福”带回了家。

  几个月前,村民们很难相信,三十出头的潘小刚能够担起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但看到村里一天天地发生喜人的变化,大家对潘书记竖起了大母指。

  新田村位于井江乡西南部,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72户农户1005人。全村贫困户53户142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成为村上的首要任务。潘小刚介绍说,第一次来新田村看到真实情况,感觉压力特别大,肩上的担子很重。带着压力,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走访农户、实地调研、召开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自己的工作思路。

  如何做好新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潘小刚认为,第一是把全村人民群众的信心树立起来,文化丰富起来;第二是把村级产业壮大起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第三是让全村环境美化起来,让村容村貌亮起来。

村组干部工作会现场

  思路清晰,工作干起来也顺利,潘小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新田村基础设施,结合新田村实际,发展以土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和以果树、苗木为主的种植业。并投资17万元发展1万余只土鸡,成活率达到95%,近60户贫困户受益,预计参与项目的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建设了山坪塘5口、石河堰1处,实施完工1公里4.5米宽村道、3.75公里泥结石村道和5公里贫困户生产便道,对本村243户联系户、20户计生三结合户发放稻种、肥料等生产资料,为联系帮扶贫困户送去价值3万余元的猪仔、鸭苗、鸡苗、鱼苗和饲料,组织贫困户参加土鸡、淡水鱼等养殖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在短短九个多月时间里,潘小刚以实际行动换来了群众的认可。

  “他这个人不错,是个实打实的人。”经过几个月的接触,村民们亲眼看到了潘小刚给新田村带来很多产业,在不断带动贫困户发展。

  潘小刚告诉记者,下一步,新田村将依托村级产业,逐步壮大村级经济,发展村级文化。同时,充分利用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村级环境,逐步发展乡村旅游,让贫困户生活得越来越好,让新田村尽快脱贫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