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县打造洪谟文化产业新高地

10.08.2015  15:00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宋成均) “我们要不断挖掘、研究、传承洪谟文化,打造洪谟文化产业新高地。”8月9日,四川省宜宾长宁县举行洪谟文化研究与发展座谈会,来自上海、安徽及宜宾社会各界文化名人、洪谟文化研究者齐聚一堂,就“洪谟文化研究规划、传承、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悉,周洪谟,生于1420年,卒于1491年,字尧弼,亦字尧佐,号箐斋,自称南皋子,谥“文安”,是明朝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长宁县上长乡周家湾(今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人。周洪谟生于一个“世儒”之家,其一生可分为求学时期(26岁以前)、仕宦时期(26-68岁)、告老还乡(68-72岁)三个阶段。有学者曾经讲过:周洪谟是宜宾教育的孔夫子;是宜宾文明的首一人;是川南人口中活灵活现的圣人;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保护神;是中国竹文化的创基者;是明代礼制的布道者;是中国最高的酒圣。

周洪谟年谱

  为研究、传颂周洪谟和洪谟文化工作,2010年6月,长宁县成立了周洪谟研究会。目前,该研究会已完成了《周洪谟年谱》编著出版,完成了专题论文《名儒重臣周洪谟之研究》、《周洪谟生卒年考》、《周洪谟名、字、号、谥及堂舍文化学术蕴意考》等近百篇外,相关人员还对杜关、张罗澄、梁正麟、沈舆伯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一部分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来自社会各界文化名人及洪谟文化研究者围绕“洪谟文化研究规划”,就洪谟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据长宁县洪谟研究会会长周兴福介绍,接下来,该研究会还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周洪谟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及周洪谟与当代地方发展对策应用进行研究,对周洪谟文献典籍、周洪谟国内碑文进一步进行整理和採集,以发掘、研究、弘扬长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宁文明,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长宁本土文化,提高长宁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