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县乡村道德好青年:不羡芳华愿化泥

02.12.2014  13:22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宋成均 王超) 张莉丽是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中心校一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师,她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这个角色,用辛勤和汗水滋润着每一位祖国未来的花朵。

十四年来,张莉丽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的挥洒在教育第一线,她工作热情负责,踏实肯干,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该校校长梁胜远如是说。

坚守乡村 青春抒写奉献

近日,记者在长宁县梅硐镇中心小学校教室里,看到一个衣着简朴、头戴眼镜的女老师手捧着书本,正在专心的执教。她就是宜宾市长宁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张莉丽。

从中师毕业,张莉丽被安排到偏远的梅硐镇正坪小学。该校是一个村级小学,离镇上要步行一个小时左右的崎岖山路,条件很差,一个老师一个班,每周30节课。“当时那里不仅不通公路,就连像样的教室也没有。”张老师回忆说,刚到学校,就遇上了绵绵的秋雨,整间教室到处都在漏雨,地面上淌满了积水,孩子们只能挤在一起上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自己掏钱买了水桶接雨,找来亲戚帮学校翻修屋顶,从未有任何抱怨。

张莉丽指导小老师授课

2001年的冬天,大雨一直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张莉丽像往常一样,和同事在早上7点钟出门,她记挂着孩子们的作业本写完了,就一手提着几十本作业本,一手撑着雨伞,在崎岖的山路上走着,家人和同事都劝她等雨小点后再走,她生怕孩子们到学校没见到老师会着急,就坚持按时到校。当她走到一条泥泞的田埂上时,雨越来越大,她生怕孩子们的作业本被雨淋湿,就全心保护。路太滑,她一下子从田埂上摔了下来,头被尖尖的竹子划了一条很长的口子,鲜血顿时染红了她的衣服。同行的同事们吓坏了,要送她去医院,可她想到孩子们还在学校等着老师,毅然决定自己走到医院去,还不忘提醒同事帮她照看班上的学生。到了医院,她的头缝了十多针,医生都敬佩她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居然能坚持步行半个多小时一个人到医院缝针。医生建议她休息一个月,可她惦记着孩子们的学习,只休息了几天,就站在了讲台上。

从选择坚守乡村,到爱偏远乡村教育,再到深深的爱上这里的每一名孩子,张莉丽老师一直在默默付出,默默奉献。”同事周远秀告诉记者,“张莉丽在正坪小学所带的班级在每年的学年考核评估中都名列前茅,她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家长以及领导的一致肯定。

责任担当 热情点燃梦想

2004年9月,根据工作的需要,张莉丽转任梅硐镇中心小学任了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工作。07年,张莉丽接任毕业班,该班是一个由村小合并和外转入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学生知识基础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面对像山一样的压力,她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然而,面对教室里那57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想起家长会上家长们信任的目光,她悄悄地擦干了自己的眼泪,用她自己都难以想像的毅力与孩子一起度过了重要而又艰巨的一年,经过一年的努力转化差生11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6月28日孩子们那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开心地笑了。她说:“虽然这一年我比较辛苦,但是孩子们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我也成长了,值了!

张莉丽一边改作业一边和同事交流

2010年,张莉丽任教三年级,班上转来了泽鸿村的一个学生。她了解到这位学生的家庭贫寒,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就远走他乡,父亲常年生病,供他上学都感到吃力,而这个学生每天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于是,张莉丽自己掏钱为他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具,还经常送一些衣物给他。并且时常给他补课开小灶,这位学生深受感动。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他的学习逐渐进步,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后来该生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安宁中学。

张莉丽来到我们学校的那年,就主动放弃了婚假,因为她认为孩子们的学业不能耽搁,要对他们负责。”同事张学彬告诉记者,“她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学生。

教学之余的张莉丽

而张莉丽认为,教师的职业应该不仅仅像蜡烛,更应该像泥土,使每一颗种子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健康成长。所以,她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土壤”的养分。通过不懈的努力,张莉丽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等,并获得“长宁县级教学技能大比赛二等奖”、 “长宁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长宁县优秀妇女干部”、“宜宾市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三等奖”等。但是,她却认为这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她告诉记者:“重要的是把孩子们的信任当作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以爱心和恒心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雏鹰。

长宁县团县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张莉丽已被评为了市级“乡村好青年”,她的相关资料都已推报到了团省委和团中央,有望成为省级和国家级“乡村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