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紫秋葡萄鼓起移民“腰包”

09.09.2014  10:16

(记者 隆 敏 通讯员雷晓峰   郭永贵)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近日,记者在宜宾县安边镇大滩村紫秋葡萄基地看到,成片的葡萄园内到处是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一串串色泽亮丽的紫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甚是惹人喜爱;村道上整齐的堆放着一箱箱装好的葡萄,等待收购商前来收购。

  “我家种了5亩紫秋葡萄,今年产量将近10吨,收入在5万元左右。”在大滩村四和组,村民狄光轩夫妇正在将刚采摘下来的紫秋葡萄挑选装箱,他热情的招待记者吃葡萄。聊天中,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向家坝水电站的移民,2009年在移民后扶工程的帮助下,他们家发展5亩紫秋葡萄,现在已经全部进入了丰产期,每年都会为他们带来5、6万元的经济收入,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

  “发展紫秋葡萄产业,鼓起了移民的‘腰包’。”据大滩村支部书记狄少奇介绍,该村种植的紫秋葡萄,是县扶贫移民局从湖南引进的高山地区野生葡萄品种,果品色泽好,品质俱佳,抗病性强,是优质的酿酒原料,非常适合在该村种植。紫秋葡萄一般四年达到丰产期,亩产达2吨左右。目前,该村先后成片发展了紫秋葡萄近2000亩,将陆续投产,预计今年产值在250万左右,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此外,该村还成立了宜宾县富民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抱团发展,合作社与葡萄酒业公司签订了购售合同,实现了订单销售,进一步拓宽了葡萄的销售渠道,提升了市场价,现在是供不应求。

  “这里的紫秋葡萄品种好,花青素含量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前来收购葡萄的宜宾柏漠紫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蓉说。据她介绍,他们公司专门邀请了专家前来考察过大滩村的紫秋葡萄,认为这里的葡萄品质很好,非常适合酿葡萄酒。今年她们公司将在此收购200吨紫葡萄,并将该村作为她们长期的原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