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宜宾投入资金90多亿 撑起幸福“民生伞”

16.01.2014  21:23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贫困和民族地区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工程。图为南溪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的孩子们在吃营养午餐,一荤两素的营养午餐,让农村学生自带午餐、吃冰冷饭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资料图片记者 郭晓娟 摄

核心提示:

2013年,“加快改善民生”这个词被频频提及,成为了宜宾社会发展关键词。

回首2013年,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这一年,宜宾专项民生工程资金90.22亿元,“十项民生工程”涉及的124个项目指标全面完成。

这些民生工程看得见、感受得着,温暖着千家万户,为老百姓撑起了一把幸福的“民生伞”。

记忆亮点:

2013年12月底,记者在宜宾上江北红坝路安置小区看到,一幢幢楼房正拔地而起。现场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个安置小区一样,宜宾城区实施的保障房建设都将接通水、电、气、通讯等,将作为成品房交付符合条件的居民使用。

还有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湾苑”安置房小区、江语城配套公租房建设项目、南岸西区“长江苑”保障性住房等……一个个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将惠及有住房困难问题的宜宾人。

记者从宜宾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2013年,宜宾全面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共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改造安置住房9022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03%,基本建成14764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1715户,“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1977套(间),改造农村危旧房7895户。

改善民生工作,2013年让人记忆深刻的还不止这些。针对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2013年,宜宾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   

2013年9月18日,记者采访南溪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走进该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时,一群小学生高兴地带着记者去看他们正在建设中的新寄宿制学校,新学校占地面积24.72亩,2014年3月,学校的学生们就可以搬到新学校里,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上多媒体教学课,四至六年级的孩子还可以住校,再不用每天来回走很远的乡村路求学了。

真好呀,以后再不用早上6点半就出门,一个人走近一个小时的路上学了。”家在南溪区汪家镇白庙村的学生吴小玲笑着对记者说。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宜委发【2013】14号)文件要求,  2013年—2015年,宜宾全市将累计投入25.02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学生食堂建设工程、教师周转房(休息室)建设工程和学校畅通工程“四大工程”,大力改善宜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还有更多的精彩书写在2013年的民生“答卷”上:预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6.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0.96亿元、青年创业贷款1.3亿元;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超额完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任务,城乡低保实现及时提标、应保尽保;9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6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启动,全市共扶持贫困人口10.2万人;生态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宜宾被省政府正式授予“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2014 年  增进民生福祉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宜宾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集中公共财力和资源抓好民生大事——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实施“五险合一”统一征缴;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并轨。构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体系基本框架;大力发展慈善、互助、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准入、退出和管理机制,确保分配公平、管理规范、群众满意;切实抓好市场价格监测管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推进“4.25”双河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抓好扶贫移民工作,扶持贫困人口6.5万人以上;实施好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完成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剩余及新增影响区移民安置。

与此同时,还将继续提升教育卫生发展水平。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大力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统筹抓好科技人才等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记者  郭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