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茶产业:三千年岁月书写出的千亿产业排头兵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周月阳 记者 侯超) 近年来,宜宾市立足茶文化、抢抓“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战略”机遇,将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来打造,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全省打造的千亿川茶产业大战中,勇当排头兵,立志书写出宜宾早茶21世纪新的卓越之姿。
一个品牌一份坚守 千年茶情味更浓
每年早春时节,神州大地上人们还未脱掉冬衣,来自内陆宜宾的一缕缕早茶的馨香就飘到了首都北京、上海外滩、杭州西湖旁……
2015年第八届中国·宜宾早茶节系列活动历时近50天,先后在宜宾、成都、北京、深圳、杭州、浙江柯桥和西安等地举行。该届早茶节系列活动包括宜宾早茶开园采摘仪式、宜宾早茶产品展示展销暨电子商务网上宣传促销活动、宜宾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宜宾茶产业发展专题讲座等。川茶集团、川红集团、醒世茶业、早白尖、峰顶寺茶业、乌蒙韵茶业等30余家企业分别参加了各类品鉴展销活动。
期间,18家名牌茶企赴北京、西安、深圳、杭州、成都开展市场拓展活动,实现销售3665万元;13家企业参加北京站活动,实现销售3087万元;17家知名茶企参加广州站活动,实现现场销售43.5万元,签约6588万元;9家企业参加长春站活动,实现现场销售13.5万元,签约500万元;8家企业参加哈尔滨站活动;22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
结合早茶节的开展,省政府在宜宾召开了川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并联合四川省外侨办在成都成功举办了“宜宾早茶品介会活动(外事)”。通过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宜宾茶销售市场,提升了宜宾茶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2008年以来,蜚声全国的酒都宜宾,以“中国早茶之乡”的城市名片,推出宜宾早茶品牌,抢占全国早茶市场。 “宜宾早茶”成为这座城市继五粮液之后的又一张名片。
8年来,宜宾以早茶节为媒,打造宜宾茶品牌和茶产业。8年来,宜宾茶企用最擅长的文化牌,抒写茶叶虚怀若谷、高雅脱俗的传统之情,走出了一条品牌文化之路。
一个品牌一份坚守,宜宾,用8年的早茶节,向所有爱茶人给出了一份让人欣慰的答卷。
产业化发展 开拓领域新篇章
悠悠三千年茶史、丰富的资源是宜宾的骄傲,更是资本。
进入新时期后,茶领域开始积极转型升级,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从2011年起,宜宾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2014年,该专项资金额度上升到2000万元,县(区)政府和企业配套5000万元以上,重点扶持品种选育和良繁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推广、营销宣传平台建设、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
在源头上,宜宾加强茶叶基地标准化建设,加大茶园基地区域化、规模化和低劣茶园的改造力度,推动茶叶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茶区公路、水利灌溉工程、测土配方工程等项目建设,增强茶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做到“基地建设跟着规划走”、“基础设施跟着基地建设走”。其中翠屏区、高县、珙县、屏山县、宜宾县以及筠连县打造出多个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其中高县被认定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强县,屏山县被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强县培育县。2014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98万亩、茶叶总产量4.55万吨,居全省第二位,茶叶出口保持全省第一位。
我市加强茶业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品转化增值。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茶产业资源,带动中小企业,形成茶企抱团发展模式,向国内一线城市乃至国外市场进行“抢滩登陆”。今年,一批宜宾绿茶空运进京,在北京的400家吴裕泰店中销售。同时,我市积极引导茶类企业研发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口感的产品,统筹打造高、中、低端品牌。全市已研发天府龙芽、屏山炒青、筠连苦丁茶、新型黑茶、超微茶粉和茶食品、茶多酚衍生产品等系列新产品,有效提高茶叶尤其是夏秋茶的利用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科技创新。对此,我市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条命脉,加快推动产业科技平台建设,茶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以茶叶科技为主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落户宜宾。依托新组建的川茶集团大力实施产学研战略合作,成功组建宜宾学院川茶学院。大力推动联合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26项,国家授权专利53项。四川省早白尖公司选育的“乌蒙早”新品种、高县峰顶寺公司选育的“宜早1号”新品种成功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
目前,宜宾已有“宜宾早茶”、“川红功夫”、“屏山炒青”、“筠连红”、“筠连苦丁茶”5 个茶叶公共区域品牌,12 个产品获有机茶产品认证,35 个茶叶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4 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如今,无论在翠屏区明威乡燕山村、义和村1000多亩的现代茶叶产业基地,还是宜宾县蕨溪镇黄山茶场的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园成海茶山连片,无数条茶园公路如同一条条玉带镶嵌在那一片片翠绿的茶海中。
自然馈赠给了人类茶这样的珍品,而茶,也将给自然带去新的生命力。
出口创汇 利剑出鞘让人眼前一亮
“蜀土茶称圣”。
茶叶是宜宾的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出口创汇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宜宾作为全国重要的出口茶生产基地,茶叶出口占到全省茶叶出口的半壁江山,其中红茶出口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主要出口到前苏联地区。之后,随着国家外贸体制的改变,宜宾茶叶出口陷入低谷。岁月流转,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帮助下,围绕“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战略,通过企业的创新发展,宜宾市茶叶出口得到了快速的恢复性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2001 年,全市共出口茶叶41 吨、货值4 万美元;2009 年,全市共出口茶叶27 吨、货值24 万美元,占全省茶叶出口总值的19.4%;2013 年全市共出口绿茶、花茶、红茶、普洱茶等茶叶851 吨、货值626 万美元,分别出口到了香港、巴基斯坦、毛里塔尼亚、贝宁、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占全省茶叶出口总值的72.4% ,连续三年稳居全省茶叶出口首位。
4户重点茶叶出口企业中,四川升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表现突出,特别是在2011 -2013 年期间,分别实现茶叶出口额263 万美元、302 万美元和412 万美元,同比增长152.58%、14.91%、36.3% ,连续三年茶叶出口额位居全市和全省首位。此外,以宜宾市双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茶叶企业,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也把发展重点转向国际市场,2013 年,双星茶业实现出口额204 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9.72% ,出口额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1-8月,全省实现茶叶出口1431万美元,同比增长74.4%,我市实现茶叶出口1037万美元,同比增长97.2%,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72.5%。1-8月,宜宾市龙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实现出口651万美元,同比增长215.3%,占全市茶叶出口总额的62.8%;四川升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口331万美元,同比增长16.28%,占全市茶叶出口总额的31.8%; 宜宾市双星茶业有限公司出口56万美元,同比增长119.0%,占全市茶叶出口总额的5.4%。
出口创汇,如同利剑出鞘,在宜宾茶产业发展历程中,给人带来惊喜。
奋勇争先 勇当千亿产业排头兵
回顾历史、面对眼前、展望未来。宜宾茶的未来在哪里?几千年来,无数爱茶人用一生去追寻。
任何一个市场竞争都拥有自身的游戏规则,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决定着你在这个领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拥有什么样的成就。要在川茶千亿产业这个领域中拥有一席之位,宜宾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宜宾的定位是什么?对此,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回答铿锵有力:争当四川千亿茶产业发展排头兵和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试验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领导下,我市认真学习借鉴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树立“跳出茶叶看茶叶”的理念,找准宜宾茶产业在全球、全国市场中的定位。我市按照“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市场品牌化、文化特色化、区域组织化、展示国际化、技术科技化”的要求,引进高端策划机构对全市茶产业进行整体战略策划,《宜宾市茶产业未来十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得到了编制单位和评审专家们的一致通过。
该《规划》对宜宾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机遇,宜宾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差异化特色发展重点及任务分解,宜宾市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十大体系,主要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此项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宜宾实际,立足近期、着眼长远,明晰了茶产业的行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体系、发展重点、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内容全面翔实,明确具体,指导性强。6个子规划和1个调研报告着重从如何推进的角度,从交易市场、专业园区规划、生态茶园建设、区域品牌塑造、茶旅项目、招商引资白皮书和国内外市场分析这7个维度,完善和补充了总规的思路和视角,增强了《总规》的可操作性。
按照专家们绘制的发展蓝图,未来十年,宜宾将坚持绿色生态茶园种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新型茶叶产业体系建设,形成绿茶、红茶、早茶等三大茶叶带,以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李庄古镇为一线的茶旅结合旅游线,以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六岸形成的品茗休闲沿江线,同时形成以茶园研发育种、茶树适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技术交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把宜宾打造成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
历史,已由前人成就;未来,将靠后人书写。宜宾茶产业大戏已经开锣,让我们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