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着力打造名优白酒产业基地

13.12.2013  16:04
核心提示:宜宾是中国白酒之都、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五粮液长期保持全国白酒企业国内销售收入第一。 宜宾白酒产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占
宜宾是“中国白酒之都”、“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五粮液长期保持全国白酒企业国内销售收入第一。 

        宜宾白酒产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宜宾市委、市政府将白酒产业作为“一号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名优白酒基地。 

        发展白酒产业五大优势 

        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地带的宜宾,是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汇点之一,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四川打造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及“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具有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优势。宜宾地处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之间,处于地球上最佳酿酒带,并位于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宜宾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40.71%;土壤为保水性较强的粘土,特别是含有利于酒分子形成的微量元素镍和钴;气候温暖潮湿,常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小;水量充沛,日照短,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具有独有的特别适合中国白酒酿造的微生物菌群和最佳适生环境条件。 

        具有酿酒的资源优势。粮食是酿酒原料,而宜宾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2012年,宜宾粮食种植面积618.4万亩,粮食总产量233万吨;酿酒水资源也独具优势,金沙江、岷江和长江贯穿宜宾市域北部,水源丰富,且水体硬度低,酸度适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酿造白酒的上乘水源;酿酒劳动力资源丰富,2012年宜宾市农业人口443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降低酿酒成本。 

        具有发展名优白酒产业优势。白酒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宜宾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一号产业”,已形成以五粮液集团为龙头,高洲酒业、叙府酒业、红楼梦酒业、华夏酒业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为支撑的良好发展态势,白酒产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茅,对宜宾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具有发展白酒产业的人才优势。宜宾是我国酿酒业的人才高地,已经积聚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酿酒专业人才。截至2012年底,宜宾拥有中国酿酒大师5名、高级营销师2名、国家级白酒评委23名、四川省酿酒大师7名、四川省酿酒业营销大师4名、“中国白酒金三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58人。此外,还拥有中国酒业唯一功勋奖获得者。大批的酿酒专业人才,为宜宾发展名优白酒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大举措发展白酒产业 

        科学合理规划,确保名优白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宜宾市依据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了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建设规划,实施点轴拓展发展战略,构建白酒产业“一带、二块”空间布局。“一带”是指沿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两岸的白酒产业带;“二块”是指长宁河流域和南广河流域两大白酒生产区块。同时引导白酒企业入园,促进白酒产业集约集群集聚发展,加快推进五粮液集团千亿工程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五粮液千亿产业园区建设;切实抓好白酒生产水源地保护、企业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治理,控制区域性环境污染,保护好酿酒生态资源,确保宜宾名优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造五粮液世界顶级名酒。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五粮液集团,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五粮液”品牌形象和国际国内影响力,保持“五粮液”品牌价值稳居全国食品饮料业第一品牌地位;支持五粮液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亚洲、欧洲、美洲市场,保持“五粮液”全国白酒出口第一地位;全力推进五粮液千亿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五粮液新增6万吨原酒、9万吨陶坛储酒等项目建设;支持五粮液集团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市场,扩大营销;鼓励五粮液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兼并、重组、控股等形式整合区域品牌白酒,拓展区域市场;大力推进五粮液经销商注册宜宾,壮大五粮液总部经济实力;支持五粮液筹建财务公司,增强资本运营,提升资本效益;在稳定发展五粮液基础上,重点培育“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神”等五粮液系列中、低档品牌酒,进一步深化营销改革,加大营销渠道建设,抢占市场份额。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区域性特色名牌。巩固“五粮液”品牌价值在全国同行业第一地位;积极打造和提升“五粮春”、“五粮醇”、“金潭玉液”、“叙府”、“红楼梦”、“华夏春”等品牌形象;鼓励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老字号”、“四川省著名商标”和“四川名牌”;加大“宜宾酒”地理标志的宣传、推广和使用力度,积极推进“宜宾酒”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引进或利用本地有实力的投资机构整合宜宾原酒,着力打造“宜宾原酒”品牌,大力提升宜宾原酒附加值。 

        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支持企业深化营销改革,创新营销体制和机制,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因势而变,加大市场的精准投入,努力推进市场精细化运作;坚持传统营销与现代营销相结合,加强营销渠道建设,着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产品升级,以消费者喜好、需求为基础,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各种档次、各种风格、各种香型、各具区域特色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探索建立“宜宾白酒产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将宜宾打造成中国白酒产业总部经济发展区;实施地方品牌捆绑营销,让宜宾白酒在“宜宾酒”地理标志的区域品牌旗帜下营销。 

        坚持传承与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传承生产过程中的传统工艺和关键技术,保证宜宾白酒独特的风味、品质和质量;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机制体制,建立以企业为研发应用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监相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白酒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配套高精尖端设备,加强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实验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品质质量,打造“世界顶级白酒核心基地”。坚持传承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支持和鼓励白酒企业采用固态发酵酿造工艺生产,适度控制固液结合酿造工艺白酒的生产,严格控制液态发酵酿造工艺白酒生产;加强质量检测平台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各级质量检测体系,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名优白酒品质,确保宜宾名优白酒名实相符;突出标准化建设,编制宜宾名优白酒生产良好操作《规范》,制定宜宾名优白酒产业联盟《标准》,构建宜宾名优白酒标准化体系,做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保证宜宾白酒质量。 

        规范生产流通秩序,确保白酒食品安全。加强监管部门的检验检测能力,严格白酒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加强检测队伍能力建设;强化白酒生产过程监管,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溯源体系建设,强化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全过程监控,确保“宜宾酒”质量安全;规范白酒流通秩序,按照商务部《白酒流通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白酒产销许可证》管理,维护公平竞争,形成规范、有序的白酒流通市场;规范白酒市场执法管理,切实维护白酒生产、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健全白酒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诚信信息公共平台,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健全白酒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保障监督渠道畅通,促进社会监督。 

        实施人才战略,打造白酒行业人才高地。制定白酒人才队伍发展规划,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思路,加强白酒人才培养力度,编制宜宾白酒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探索白酒产业人才培育新机制;加强自主培养力度,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着力打造卓越经营团队,建设中国白酒行业人才高地;促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学研监”基地,联合培养白酒专业人才;政府和企业要建立高端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创新型人才,促进名优白酒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酒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顶层设计,建设具有宜宾特色的酒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注入现代元素,为酒文化注入新活力;加强白酒知识宣传,使消费者科学认识白酒;大力弘扬白酒文化,推进“五粮液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办好“中国白酒文化节”,积极支持“中国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大力塑造以酿造文化、营销文化和消费文化为主的白酒圣地文化;编制与白酒有关的趣味故事集,通过趣味故事和历史文化,让消费者了解酒、喜欢酒,进而培养酒的消费群体;将酒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体现宜宾城市形象相得益彰的共同体,整体提升“中国(宜宾)白酒之都”城市形象;将酒文化与宜宾特色文化融合,开发体现宜宾白酒和特色文化融合的系列纪念品;宜宾具有悠久历史的酒文化,要向其它省市输出,让全国人民深切体会宜宾酒文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名优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白酒产业园区,切实抓好白酒生产企业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治理,保护好水体、土壤、气候、微生物群落等酿酒生态资源;政府牵头,企业运作,建立白酒酿造副产物集中综合利用站,总结并推广五粮液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强白酒酿造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同时,推进“三产”融合,推动名优白酒产业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