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宜宾小山村的蜕变:从卖血为生到人均收入过万

07.07.2014  11:26

杨元安(右)指导村民管理果园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赵仕龙) 我栽的10亩李子,去年才投产,今年收入还不错,卖了1万多元,现在树上还有少部分李子,可以卖2000多元!”近日,笔者走进宜宾高县庆岭乡凤凰村,正在李子园里采摘的1组村民余怀秀地说。

  夏季的凤凰村绿色满园,密植桑园、柠檬小苗、成片的李子、藤梨,还有绿油油的水稻和玉米,一幢幢整齐靓丽的小洋楼嵌入其中,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可谁也没有想到,这里曾是远近闻名“卖血村”。

  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一条南广河阻断了凤凰村与外界的联系,村民赶一次场来回要走3个多小时,贫穷、光棍、卖血、偷盗等词语侵袭着村民的心灵。

  说起这事,村民刘光品百感交集。他介绍,以前,为了维持生计,村民经常几十人约在一起顺着悬崖峭壁来到新滩,坐竹筏渡过南广河到宜宾、自贡等地卖血为生;卖一头肥猪,要请四个强壮劳动力抬到狗爬崖,用绳子套上猪儿顺着悬崖放到河边,再用船运过河后,抬上公路才能出售,除了成本,没有赚头。

  “改变山村穷面貌,必须打通进村路!”1988年,杨元安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决定开山劈斧。但修通进山路必须要有桥,杨元安多方奔走疾呼,经过协调争取,1991年新滩桥修通了。杨元安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把公路建设指挥部设在悬崖边的一个岩洞里。

  经过两年苦战,1993年,悬崖边开凿的公路通车了;2004年,建成全县第一条村级水泥路。目前,全村每个村民小组都通了公路,硬化公路15公里,产业路10公里,连户路20公里,形成了“三横两纵”网状互通式交通环线。

  路通了,产业如何发展?“我们村大多数地方都是页岩土,种蚕桑比较适合。”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了率先发展蚕桑产业,解决吃饭问题。

  2007年,争取到“东桑西移”项目,当年定植“一步成园”600多亩;几年巩固,目前,全村“一步成园”1500亩,年发种1200多张,农民年收入200万元,养蚕户平收入达1万多元。同时,水果种植和养殖业也发展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全村已形成2000亩河谷林竹经济带、1500亩浅丘蚕桑经济带、1000亩庭园水果经济带,特色养殖100多亩,办起4个规模养猪场。

  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杨元安又把心思放在新农村综合发展上,实施田、园、水、房等实行综合配套建设。目前,已建成村级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农房风貌治理45户,标准化整治干渠2.7公里,引水渠5.6公里;组建凤凰村文艺宣传队、老协文艺队、秧歌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多个群众组织;在党员和群众中分别开展“星级党员”和“星级农户”创评活动,全村形成了崇尚文明、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民风。

  一个好支书,富了一方民,杨元安担任党支部书记26年无怨无悔。今年,杨元安被省委表彰为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

  “地处深丘,道路羊肠。历尽艰辛,修通莲凤路解决出行难,建成产业线促进村域发展;治荒山、引远水,四季水果、桑园满山,特色养殖呈现。民居改善民居新,民风清新民风淳,凤凰涅磐凤凰美。”这是去年凤凰村获得全县首批“十佳引领发展好支部”荣誉称号时县委给一段评语。

  “我的目标是把凤凰村建成‘家家有小花园,全村是个大花园’的现代新农村。”杨元安对凤凰村的新发展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