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南溪:小团队发挥大作用 文化村有了领头人

28.11.2014  14:09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刘昌盛) 近日,笔者在宜宾南溪区留宾乡文化村看到,路边鳞次栉比的小洋楼依势而建,成片的榨菜碧绿一色,鱼塘、囤水田里鱼儿肥美,三五个村民正悠闲垂钓。远处风景优美、眼前和谐自然,整个文化村呈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美丽景象。

  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正在地里种植榨菜的该村8组村民王贻春眉飞色舞的地讲到:“路修好了、天然气和自来水都接到了家里,提灌站也把水送来了,种出来的榨菜也不愁卖了,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多亏了村上的党员干部们。

  变化还正在悄然的进行中,因为,该村有着一支33名为民办事的党员队伍,他们正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为民服务的热忱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描绘着更广阔的发展蓝图。

   齐心协力构建全村脉络 带头引领产业发展

  一条3.8公里蜿蜒曲折的村道,打开了文化村5个社久闭的“门户”,送来了发展的福音。对村民来说,它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以前这路没有修通的时候,卖猪都要便宜5毛钱一斤,就更别说发展其他产业了,榨菜运不出去全烂在地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眼看着丰收的蔬菜烂在地里的日子,让王贻春做梦都希望修条公路。同样着急的除了村民外,还有该村的党员干部们。“没有道路怎样发展?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怎么办?”文化村党支部书记游明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可着急没有用,如何引来资金和项目,把道路修好这才是当务之急。”游明江和党员干部们,积极奔走于各相关部门,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最终项目顺利落地了,一条长3.8公里的村道在2012年4月完工。

  俗话说“一路二水”,产业通道有了,可没有水,村民依旧是靠天吃饭。如何解决用水的问题?这又是一道摆在文化村发展道路上的难题。为此,该村大力引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建提灌站两个,整治山坪塘13口,修建囤水田20块,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也结束了文化村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日子。

  产业发展有条件了,可如何把蔬菜产业做强做大?该村根据实际情况把目光瞄向了榨菜产业。“可刚开始群众不愿意种,怕效益不好。为此,该村党员干部们主动带头种植。如今我们村发展了1000余亩的榨菜,其中党员种植有近500亩。”游明江说,种植榨菜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群众在得到实惠后,种植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在自家房前屋后、田边地头都种上了榨菜。“现在路修好了,水也有了,今年我种了3亩榨菜,长得很好,收个2万斤不成问题。”该村6组村民李从海乐呵呵地说。

  如今,道路、沟渠构建起全村发展的脉络,山间、地里连片的榨菜在纵横的脉络间随风摇曳。

   外引项目内输劳务 拓宽群众致富路

  “文化村以前没有企业,如何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我们提出了‘田头饱肚子、地头换票子、转移劳动力挣票子’的发展思路。”游明江说,为此,全村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外出务工党员的介绍和带动,让本村100余人在外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更为可喜的是,通过预备党员成尚兵的不懈努力,该村还成功引进了一家企业。“他们的服务让我很受感动,不管在征地过程中,还是在用电、用水、招工等方面都给我们很大的支持。”落户在该村的吉尚刀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建成说,细心的服务让他下定决心在此发展。

  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总算使这个一向依靠传统农业发展经济的乡村迈出了招商引资的第一步。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挣钱看家两不误。“工资虽然不比外面高,但在家乡打工家里也照看了钱也挣了,开销还少点,算起来比外面划算。”该厂职工胡渡笑呵呵的说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文化村的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今年全村人均增收300元,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左右。”该村村主任肖朝平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支两委还在积极思考如何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文化村村民的生活更便捷、更舒心。

  游明江的话给出了答案:“下一步,村党支部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个就是大力引进项目投资,把投资发展作为我们生产的带动力,第二就是在民生方面我们准备沿文化村村道3.8公里路把自来水和天然气给大家连通,第三方面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文化村党支部更有凝聚力、向心力。

  一系列民心、民生工程的实施和完善,不仅使文化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更加凝聚了民心、团结了群众、纯洁了民风,增强了村党支部班子干事创业的能力。文化村党支部,小团体却发挥了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留宾乡文化村党支部被南溪区评为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相信这个荣誉对文化村党支部来说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全村党员干部们将继续发挥聪明和才智,挥洒激情和汗水,带领文化村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