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解决好平台网络建设中的问题

11.11.2013  16:03
核心提示: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工作交流会上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总结经验,妥善解决平台网络建设中的问题。   同志们:

刚刚听了部分省市的介绍,会前看了8个省的现场演示,大家在推动平台网络建设中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交流和推广。下面,我就加快推进平台网络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创新的重要基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中小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好国发14号文件,帮助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依然存在。今年以来,欧盟经济持续低迷,导致较为强烈的贸易保护。世界贸易总量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进口需求疲弱、产业结构深度调整,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对传统国际市场的出口低迷不振。

二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方面,市场疲软压缩中小企业增长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4%。这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实质性产能过剩的阶段,需求不旺,市场收缩。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压力大、税费负担重等问题依然突出。2013年,北京、浙江、河南、陕西、广东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11.1%、12.2%、14.8%、15%和19.2%。人工成本的上升与招工难现象并存,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4万家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63.5%的企业反映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20.1%的企业反映生产经营状况不佳。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小微企业面临困难较多。

三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没有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环境约束促转型、能力薄弱难转型”的挑战。受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依赖劳动力和原材料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走转型发展之路。但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缺乏专有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导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履艰难。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国际产业调整和新科技革命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多领域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3D打印、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智能装备的运用,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将会被小规模、定制化、分散式生产逐步替代,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转型机遇。

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就与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将大幅改善,产生大量产品和服务需求,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三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为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和政策,特别是去年出台的国发14号文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税支持方面。 一是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政策稳步推进。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实施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为16.18万户企业减免税收4.03亿元。二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范围。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加。2013年中央财政各类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从2012年的141.7亿元增加至近150亿元。四是政府采购扶持力度明显加大。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政府采购金额1.39万亿,其中小微企业获得的合同金额达5800亿,占40%以上。五是减负政策得以有效落实。2012年以来,有关部门累计取消和免征34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金额297亿元。从今年8月1日起又取消和免征年检费、绿化费等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金融支持方面。 据央行统计,截至2013年6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5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28.6%,同比增长12.7%,增速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分别高2.3个和1.9个百分点。同时,小金融机构数量稳步提升。截止2012年底,小额贷款公司达到6080家,贷款余额5921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005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担保资金支持816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所支持担保机构的新增贷款担保业务额达8313亿元,受保中小企业15.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占80%以上。

——推动结构调整方面。 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35亿元,支持技术改造项目2155个,带动企业投资435亿元。我部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百项技术创新推进计划”,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参加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工商部门积极推动降低企业注册门槛,简化企业创办程序,优化相关服务,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兴业。

—— 民间资本发展方面。 到2012年7月,各部门共出台“民间投资36条”的42项配套实施细则,同时20多个省和不少市县出台了本地区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今年上半年增长23.4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3.79%,比去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为经济稳定增长、行业与地区平衡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虽然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当前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既要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又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现实,给中小企业以更为有力的政策扶持,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二、高度重视、总结经验,妥善解决平台网络建设中的问题

(一)平台网络建设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是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小企业促进法、非公经济36条、国发36号文件和国发14号文件等先后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几年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共识,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核心团队。 各级政府扶持设立或认定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大部分地区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为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

——构建培训服务体系。 以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了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中小企业家、高级职业经理人及中小企业中层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的培训品牌。依托高等学校和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建设和完善了一批中小企业培训教育基地,成为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构建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2012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达到4300多家,实收资本达3800多亿元,担保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信息网由一个国家总站加47个省市一级分站和949个二级分站构成,实现了统一域名和标识,全国覆盖和信息互通。

——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以“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为主题,形成了创业辅导服务与创业基地集中培育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建立了赛飞创业培训服务品牌,各地建立了创业辅导师队伍,支持和认定了1600多家小企业创业基地。

——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以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聚区以及轻工、纺织、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各地支持和认定了1700多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经过十几年的积极探索,无论是服务业务的拓展,还是服务能力的提升,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体系之间缺乏联动,体系内缺乏合作,没有形成体系的合力,与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规模小、服务能力较弱,组织和带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差。二是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公信力,存在中小企业“不敢用、用不起”的现象。三是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不足,服务质量和深度不够。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覆盖面小,中小企业“找不着”。

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找不着、不敢用、用不起”的问题,2011年我们会同财政部提出了平台网络的建设思路。平台网络建设的要义是把一个个独立的服务机构有机的联合起来,统一形象、统一服务标准,增强公信力,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面,降低服务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平台网络建设思路的提出与实施是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在多年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的结晶,是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为我们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走出了一条新路。通过平台网络建设,我们把服务体系由概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实现了从“单一到集合、分散到网络、部门到社会”的转变。如果说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平台网络建设就是这项工程的重中之重,是服务体系的骨干架构,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平台网络建设是两化深度融合和扩大信息消费的着力点

我部建部以来,始终把推进两化融合作为加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今年,我部印发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将“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作为专项行动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所以将中小企业平台网络建设作为我部两化深度融合行动的着力点,主要是希望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平台网络的服务能力,把分散的平台聚集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优质服务。

同时,中小企业是信息消费的重要群体。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把促进信息消费作为有效拉动内需、催生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既畅通信息渠道、改善中小企业服务环境,又扩大中小企业信息消费。从近期平台网络报送系统统计情况来看,在各类服务中,企业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和服务机构开展的信息服务均排在第一位。

(三)平台网络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以来,我们会同财政部分三年批复了35个省市平台网络建设方案,中央财政安排了9亿元资金支持31个省市平台网络建设项目。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平台网络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截止到今年三季度,首批和二批共有20个省市启动平台网络建设,参与建设的平台共计555个。首批10省市中已有8个省市先后开通运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平台网络建设项目投资按计划稳步推进。截止到三季度,已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70.49%,其中,首批省市已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72.76%,第二批省市已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67.06%。从前两年中央财政已拨付的6亿元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看,共使用资金4.6亿元,占拨付额的76.67%。

二是平台网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各地在平台网络建设中不断集聚优质服务资源,针对企业服务需求,增强服务功能。如浙江省以协议方式集聚服务资源,约定服务时效、服务质量,以便利企业寻找服务为出发点,优化网络界面,强化服务搜索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又如黑龙江省根据本省情况推出了电子商务、行业服务、智慧云、融资担保、成长服务等五大特色平台。

三是服务模式呈多样化。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网络运营模式。如安徽省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规范性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实体服务与网上虚拟服务相结合,建立“顾问式”服务模式,做深做透传统优势服务。

四是服务活动多样化。各地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在平台网络建设中狠抓服务,服务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服务效果良好。如江西省强力打造“创业大学”品牌,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创业培训辅导体系,共培训学员企业4000多家,培训学员近3万人。

目前,20个省市555个服务平台已与近2万家各类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已有504个服务平台开展了对中小企业的各种服务,累计服务企业176万家,服务人数583万人次。

平台网络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平台网络建设项目前期准备不够充足,方案分解和细化不够深入,阶段性建设目标不甚明确,只注重了建设的内容,但在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等方面下的功夫不够。二是省平台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比较弱。省平台与窗口平台及服务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良好的服务协同机制,服务资源分属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资源整合任务艰巨。三是窗口平台对平台网络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有些窗口平台与省平台的互联互通只停留在“互联网联通”、“呼叫联通”的层面,没有向平台网络提出共享资源的需求和提供共享服务,预期效果的实现方式不明确。四是平台网络的运营维护费用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五是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

三、下大力气、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平台网络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慎密筹划

平台网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全新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项目承建单位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有大量的问题需要通过统筹、协调来解决,不下大力气,没有决心、恒心和耐心是难有成效的。平台网络建设写进了国发14号文件,写进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把平台网络建设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工作协调制度,以保障平台网络建设顺利开展。目前,首批、二批的20个省市均建立了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联合工作机制。今年批复方案、安排资金的省市有的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这点非常重要,没有建立领导小组的省市要抓紧,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工作抓实抓好。二是要搞好顶层设计。平台网络建设不能只把功夫下在建大楼、买设备、配人员上,更重要地是搞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平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的实现方式,对全省社会服务资源的引导和带动,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四川省在平台网络建设中注重顶层设计,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资金核拨,实施绩效考核,大力推进线上和线下两个层面的互联互通,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二)平台网络建设要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要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平台网络建设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建设进度,按照方案要求完成建设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这是保证我们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首批平台网络建设省市中,10家里面有8家完成了互联互通,剩下的两家也要加快进度。第二批、第三批启动的省市要按照建设目标抓紧做好各阶段的工作。从长远看是要把平台网络建设作为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抓手,在抓平台网络建设中谋划本省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蓝图,在谋划服务体系蓝图中完善平台网络建设方案,提高平台网络的建设质量。如湖北省提出的“一心、两业、三层次”的平台网络建设思路,就体现了当前平台网络建设与今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结合。两者的有效结合点就是把服务搞上去。平台网络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都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在紧抓平台网络建设进度的同时,要按照“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平台网络各项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的服务。我们花了这么多人力、财力建设平台网络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一点”呼叫、全网接转,快速响应、就近服务。中小企业大多在县域、在园区,下一步,平台网络还要向县域延伸、向园区延伸。

二是要注重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平台网络建设不同于网站建设,是一个聚集公共服务资源的平台,是一个互联互通、服务协同的服务平台。这里有公益性的服务组织、非盈利性的服务组织和市场化的服务组织,三者构成了平台网络的服务主体。各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平台网络建设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这些服务中心与社会化服务机构相比,政府资源多了一些、公益性强了一些,但在特色服务、专业服务能力方面可能要弱一些。相对而言,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机构机制更加灵活,服务功能更强,更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千差万别的需求,能更好地扩大平台网络的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今年,我们委托全国工商联对国发14号文件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存在覆盖面不高,在资金支持上重单个项目、轻体系建设,在服务平台建设上重政府、轻民营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作用的建议。平台网络建设是集聚各类资源的大平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上海市利用云计算技术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互动平台,将互动平台融入上海建设服务政府的大格局中,提高平台网络的公信力,增强服务能力。

三是要将平台网络建设与推动中小企业工作相结合。平台网络上下贯通、左右联结,集聚了大量专业化服务资源,面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宣传政策、帮助企业落实政策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台网络是政策宣贯的平台,是信息发布的平台,是创业、创新、培训、融资等服务的平台,而这些与我们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将平台网络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工作的平台和载体。将平台网络建设与推动中小企业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窗口平台、产业集群平台贴近企业、了解需求、服务便利的优势,更直接、更准确的获取中小企业的政策需求,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我们的很多工作可以通过平台网络贯彻下去,更贴近企业、更接近实际,更容易落地。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如山西省将平台网络建设与强化中小企业工作系统建设相结合,把服务中小企业的相关工作与平台网络的服务模块相对应,既推动了平台网络建设,又强化了政府服务。

(三)平台网络建设要做好三个着力

第一,着力加强交流和学习,借鉴成熟经验,因地制宜建设平台网络。平台网络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平台网络建设模式,加强交流和相互借鉴。同时,还要借鉴境外服务中小企业的好做法,用于平台网络建设。如深圳市组织人员赴香港学习,吸纳香港经验,充实和完善平台网络建设方案。为加强学习和交流,今天下午我们安排了培训,明天还有观摩学习和座谈交流,希望大家能把握机会,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当前,正值第四次科技革命快速推进时期,先进技术更新换代步伐空前加快,随之产生新的经营模式、新的业态,也激发出了新的服务需求。平台网络建设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满足中小企业新的服务需求。要加强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平台网络系统操作维护人员的培养,提高平台网络管理能力。

第二,着力加强平台网络基础性工作。我们开展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要按照规定的行为准则办事。对于平台网络建设,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更加需要建章立制。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方案编制、专家评审、招投标、项目管理、考核评估、资金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环节进行明确的规定,指导和规范平台网络建设工作。如四川省建立了“服务机构测评管理系统”,实时跟踪服务结果和成效,实现对平台网络线上服务的实时汇总和分析,为考核服务成效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监管制度。对项目建设、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进行监管,确保资金严格按财政部相关规定和平台网络建设指南要求专款专用,建立相应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监督和检查。比如,浙江省通过工程监理的方式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管,按照“五控、两管、一协调”原则,对项目建设中的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四是建立服务协同机制。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对社会服务资源的引导带动,是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与以往单个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的显著区别。要实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预期目标,除了平台网络内部各公共服务平台必须具备的独立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外,仅靠网络的连接、电话的连接是不够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和更新业务知识库,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要考虑怎么吸引和带动窗口平台及其他社会服务资源进入平台网络开展服务,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平台网络要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是决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

为解决平台网络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切实推动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近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每季度平台网络建设进度情况报送制度。对各省市平台网络建设进度情况进行汇总,及时掌握平台网络建设情况和服务情况,以便推动平台网络建设。二是下发了平台网络建设互联互通基本要求,明确了平台网络互联互通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三是制定并发布了《2013年平台网络共享数据标准目录和接口规范》,在技术层面对共享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标准和规范,为下一步省市之间的信息沟通打下基础。四是组织开展云计算服务中小企业课题研究,推动服务平台应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五是研究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有关问题。随后我们会下发通知,对项目首期联通时间和竣工时间做出规定,对首期联通以及项目竣工验收提出考核要求。六是为了解平台网络项目规划、建设目标、投资情况,以及在推动区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与效果,我们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首批平台网络建设进行评估,也请大家积极配合做好评估工作。

第三,着力加强研究平台网络的运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首批平台网络建设期明年就要结束了,之后,平台网络怎么运营?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省平台,作为平台网络的枢纽,既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创新带动窗口平台和服务资源的工作方式,做好整个平台网络的运营工作,为各窗口平台提供必要的服务,又要开展公益性或低收费的服务,运营维护费用较大。平台网络如何实现良性发展,首批平台网络建设省市要加强研究,结合实际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解决模式,为后续启动省市提供经验,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虽然不参与平台网络的运营,但是对平台网络的运营要加以指导,给予支持。特别是在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方面还要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

同志们,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任重道远,亟需相关部门、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让我们共同努力,群策群力,加快推进平台网络建设进度,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