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关注:我校杰出校友宋建波解秘如何给全球最大“天眼”找到合适的家

27.09.2016  02:34
9月2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出贺信,向参加研制和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洼地中,被称为“中国天眼”。FAST口径达500米,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可以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FAST与目前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由于FAST的落户,安放“观天巨眼”的洼地也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人们称这个名叫“大窝凼”的自然洼地为“地球上最美的眼窝”。 如何利用自然条件为大射电望远镜找到合适的“”?FAST正式启用前夕,项目选址科研团队负责人、我校校友宋建波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专访,揭秘在本世纪初为大射电望远镜秘密选址的过程。(刘芳池 编辑)(招就处 供稿) 背景资料: 宋建波,工学博士,教授(二级),地质工程专业。现任贵州理工学院副院长,城市环境与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省核心专家。1994年7月毕业于西南工学院(我校前身)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后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专业),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 宋建波目前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已主持以“大射电望远镜贵州选址项目”为代表的40余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3部学术专著,主编学术论文集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培养项目博士后科研人员3名、硕士研究生48名,先后获第七届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优秀科技奖银奖(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第十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7年)、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8年)、第三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 天眼”相关报道链接: 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6-09/26/nw.D110000zgqnb_20160926_1-03.htm 中青在线: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6-09/25/content_14098390.htm 中青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9/357161.shtm 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6/0926/09/C1SKNRQH00014SEH.html 习近平致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的贺信相关链接: 央视网: http://news.cctv.com/2016/09/25/ARTIxfQLo2HGpblLVZkppO7q160925.shtml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25/c_1119620565.htm 当代先锋网: http://www.ddcpc.cn/2016/tt_0925/8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