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姐的号子雄起在峡江深处

11.10.2014  13:57

    

昔日的三峡地区,像这样的女船工比比皆是。

    穿恶浪 跨险滩 声声号子唱尽人生苍凉

    滚滚长江,巍巍三峡,流传着一首古老悠远的歌,这就是“川江号子”。假如你去过长江三峡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县等地,假如你站在雄奇巍峨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边,回味李双江那首纯朴粗犷的《船工号子》,你一定会为那饱满激情的神韵深深陶醉,甚至展开想象去追溯千百年来峡江船工的苍凉生活……

    川江号子,是在川江(主要指长江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段)上拉纤行船的船工劳动号子的通称,它是在川江历史长河中激荡出的一朵民间音乐浪花,更是一道迸发于代代船工生命深处的啼血呐喊。

    长江三峡之所以蕴藏着极丰富的船工号子,跟这个地区特殊的历史文脉有太深的渊源。在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中,中国的长江三峡是惟一一座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和浓郁深厚的文化完美凝聚的峡谷。《三国演义》有40多个故事发生在三峡,这里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历史悠久的巴楚文化,遗存了长江三峡的三大悬谜——悬棺、古栈道、古洞;荡气回肠的三峡码头文化,更是流传着慷慨激昂的被国外称为中国“伏尔加船夫曲”的川江号子……

    1、船工故事

    拉船之人被称作“船狗子” ——大宁河船工陈邦陵的故事

    我曾在三峡地区生活过20多年,也做过地方志工作。前不久回老家,遇到一位叫陈邦陵的退休船工,听他讲述了许多峡江船工的离奇往事。

    陈邦陵生于1942年,现住在巫溪县宁厂镇。深邃清幽的宁厂古镇,仍有点点船影,有层层青瓦白墙的水墨民居。陈邦陵从17岁开始就在大宁河上拉船,做过20多年船老大,在激流险滩里从未失手,他60岁时还下水救过人。

    全长300多公里的大宁河发源于陕西中南山,流经巫溪、巫山县后在巫峡注入长江。大宁河滩多水急,最险要处有马连溪、青滩、马桑沱、水口、天坑湾、叫化洞、白水河、银窝子等,沿途乱石堆积,形成无数险滩,稍有不慎整个船只就会被卷入浪涛。

    老船长陈邦陵说,他们以前的木船30尺长,5尺宽,载重4到5吨,通常配三人:一驾长,二驾长,头纤。水流方向不同,三人分工有异。上水时,一驾长站船尾,负责掌舵,利用船尾悬挂的桨和手中的篙杆调度行船方向;二驾长和头纤站船头,一人一把长篙,手握篙身,脚蹬船头,一把一把使劲儿,利用后挫力推动木船。如遇水的冲力过强或滩道较长,依靠长篙的力量不足以上到滩头,头纤和二驾长就要跳下水,套上纤绳一步一步往前拉船。纤绳由16股篾条制成,长20到30米。

    在木船通行三峡的千百年来,一条木船往往是全家谋生的工具。过去,陈老大一家多在水上经营木船,当船只逆水行舟受到急流险滩的阻碍时,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一起拉纤绳度过危急关头。

    纤夫在川江上逆水行舟时,夏天赤身,最多穿一条短裤,冬天也只套件上衣,腿脚总是赤露或浸在水里,常年躬腰蹬腿,拼力拉纤。用今天的话说,叫“裸奔”。陈邦陵说,这除了节约,要紧的是防病,因为一会儿岸上一会儿水里,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不仅不方便,还容易得风湿病、关节炎,不如不穿。

    陈邦陵说:“以前我们拉船的地位很低,被人叫做‘船狗子’。每天四脚着地使劲爬、使劲拉。冬天半夜起来,吃点苞谷饭,下酸萝卜,连汤都没有一口。累死累活一天才挣一两块钱,买十斤洋芋就没钱买草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