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排查中心城区82条河流 “安检”76座下穿隧道

13.04.2015  11:57

  再过10多天,我市就将进入汛期,我市备汛工作开展得如何?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各级水务部门获悉,全市正积极增强防汛排涝应急处置能力,精心做好各项汛前工作,确保度汛安全。

   开展防汛排涝准备 研讨防汛对策措施

  日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市)县、市防指成员单位提前做好各项汛前准备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防汛排涝准备。

  “经过前期汛前检查抽查,后期相关责任单位将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安排经费,限期整改,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负担’的原则,尽快消除隐患。”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8日,我市已召开2015年第一次防汛会商会,研判了2015年汛期汛旱情总体趋势,梳理了防汛抗旱工作重点,讨论了防汛抗旱工作对策措施。

   排查城区82条河流 检测76座下穿隧道

  “今年将继续着力做好城市内涝防范,对中心城区河道隐患排查、保障排水管网通畅、检测维护下穿隧道、加强重点区域监测。”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中心城区内82条河流进行排查,对违章建筑和行洪障碍要坚决清除,对各类水闸、橡胶坝等水工设施的电源、通信、启闭及备用设备要进行全面地检修,并积极开展排水设施的疏浚和清障工作。

  据了解,我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中心城区76座下穿隧道运行情况进行安全技术检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下穿隧道,要求限时整改完毕。同时,我市组织相关部门对低洼棚户区、地下空间等低洼易淹地区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及时处置险情。

  为落实市水务局安排部署,都江堰市水务局将严厉打击砂石盗采行为,使河道砂石盗采得到有效遏制,为保证河道行洪安全起到有力保障。

   运行防灾预警系统 多重方式通知转移

  今年,我市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强化隐患部位整治,健全完善山洪灾害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坚持市、县、乡、村四级领导体制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落实巡查、预警和转移等各类负责人,落实逃生路线、避险场所、抢险队伍,加强应急转移演练,确保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环环相扣、责任到位,确保受威胁地区群众在灾害来临前及时安全转移。”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同时,我市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度,提升预警预测水平,全面做好已建成投入使用和处于试运行阶段信息化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确保系统运转正常,防汛信息收集及时准确、预测预警信息发布快速、指挥调度快速有力有序。

  “我们收到预警情况后,将快速通过警报器、广播、短信通知到山区每一户人家,在此基础上,还会利用传统的锣鼓进行预警,通过多重方式,确保家家户户都能知道信息,迅速撤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市储备1.2亿元防汛物资 防汛人员达5万多名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我市累积储备防汛物资价值达1.2亿元,市级防汛物资仓库储备中央、省、市三级防汛物资2400万元,其中市防汛办储备800万元。

  “我市继续坚持专业抢险队伍与社会抢险队伍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水务、医疗保障防疫、公安、武警消防、民兵和交通、建设等部门的专业抢险队与受灾地群众、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抢险救援体系。”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共组建防汛抢险队伍1350支,防汛抢险人员达53327名,将着力抓好各级各类抢险救援队伍培训和演练,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防汛办举办的防汛冲锋舟操作手培训班,并督促各地举办集训和抢险演练,全面提升抢险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全面部署汛期工作 实行领导带班制度

  “我们计划于4月下旬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扩大)会议,通报气象、水文预测信息,统筹安排汛期各项工作,进一步分析汛期防汛形势,科学部署汛期工作,全面进入防汛迎战状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全面部署,统筹安排汛期工作。

  “进入汛期后,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确保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准确、收集及时和报送迅速。”相关负责人表示,汛期将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靠前指挥,一旦发生突发情况确保能及时处置、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