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土改渐次推进 将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

25.02.2014  04:42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苗 上海报道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推出地方版土地改革方案的省份,皖版土改方案的落实一直备受关注。

  安徽近日召开全省国土资源会,国土厅厅长孙爱民在会上表示,安徽今年会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的各项改革,力图通过局部试点出新、出彩。

  除土地使用制度上的改革,包括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等多项重要领域的改革措施都将渐次推进。此外,节约集约用地多次被重申,甚至被提到了“刻不容缓”的位置。

   支持20个县区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即启动了20个县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并向国土资源部上报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做好了政策储备工作。

  “去年以来,鉴于全国试点比较散乱,国土资源部暂停审批新的改革试点。虽然我们多次赴部就有关改革试点进行争取并有所进展,但效果仍未达到预期”,孙爱民表示。

  去年11月,皖版土改方案提出将建立农民通过流转方式使用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的制度。同时,允许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出租等方式依法进行流转,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和农民住宅小区建设等。

  安徽国土厅明确今年将指导、支持20个县区做好相关改革试点。将通过局部试点,推进农村土地用益物权股权化改造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探索科学有效的宅基地应保尽保制度和退出机制。

  同时,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基础平台。当地要求各地市争取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点。

  2013年是安徽国土系统极不平静的一年。全年立案查处涉地涉矿违法案件3802件,查处国土资源系统违法违纪人员82人,较上年上升近6倍。

  因此,在资源要素配置这一容易滋生腐败领域,安徽将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节地”再念紧箍咒

  同时,节约集约用地在当地省政府和国土部门被多次强调。

  据安徽国土厅统计,2012年全年安徽省共争取各类用地计划指标32.37万亩,同比增长7%;而批准用地52.84万亩,增长15.9%,全年供地54.68万亩,增长10.7%。

  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叠加过程中,用地需求与土地供应刚性约束的矛盾将日益突出。2007-2013年,安徽累计批准新增建设用地201.85万亩,批而未供土地面积达53.2万亩。据测算,到2020年安徽城镇化率将达到60%,每年将新增城镇人口100万以上。按“十一五”期间全国每新增1个城镇人口新增用地209平方米测算,今后当地每年城镇工矿用地需求将超过30万亩,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建设需求,年度建设用地总需求超过50万亩,到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就超出国家下达的规划指标。

  尽管如此,大量土地闲置和建设无地可用的状况仍然并存。安徽国土厅在总结2013年工作时指出以下问题:一是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模式未改变;二是违规供地行为屡禁不止;三是土地储备管理不规范。

  具体而言,地方违反政策供地,招商项目配套商业住宅用地或暗地返还土地出让金、土地违规抵押融资等问题比较普遍,土地储备机构及政府投资公司储备用地比例过高。

  数据显示,2013年当地供应给储备机构和城投、交投、建投等融资平台的建设用地面积达16.47万亩,占全省供应总量的1/3,导致一方面大量土地闲置,另一方面建设无地可用。2007-2013年间,全省供而未用土地达18.44万亩。

  除了节约用地的紧迫性,单位GDP耗地量过高也成了亟待破解的问题。据测算,2012年安徽单位GDP建设用地耗地量2259.8亩/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在中部省份倒数第一。

  基于这样的矛盾,孙爱民在会议上表示,“节约集约用地刻不容缓”。(编辑 吴红缨)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