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和东兴区:两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滞后区县"逆袭"

19.01.2016  15:09

两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滞后区县“逆袭”

经验

□本报记者 王成栋

1月初,资阳市安岳县水务局传来消息:过去一年,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人数新增60万人。同样是去年,2015年的1月27日,在全省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由于相关建设进度滞后,安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了一次检讨发言。

一起作检讨的,还有内江市东兴区。而如今,这两个典型的滞后区县都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它们靠什么完成任务的?有哪些经验可循?近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探访。

A

四题待解

自然条件差、任务重、资金少、管理滞后

“说实话,我们很是担心他们搞不赢。”提起安岳县和东兴区,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很头疼:安岳县、东兴区不仅任务重、自然条件薄弱,而且存在着水质监测体系不完善、管理方式滞后等难题。

以安岳为例,作为全省有名的百万人口大县,全县2015年的任务量是要解决60万人自来水覆盖问题,而与此对应的是,当地属于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区,并且相关基础设施薄弱。

地处川东丘区的东兴区也有着自己的难处。人均水资源常年处于全省末端,而东兴区要解决5.04万人的饮水难,这主要集中在富溪乡等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10个乡镇,“说白了,你要解决老百姓吃水的问题,你首先要有水。”东兴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开资源禀赋不足,资金来源和建设进度也是一大难题。上述省农水局负责人坦言,如果不创新融资机制、建设方式,还按照以往建管、融资模式走下去,安岳县和东兴区很有可能“再做个检讨”。

难!不只是水务部门发愁,农户也有这样的看法。去年8月,村里把水管扯到家里,安岳县白塔乡三百村村民潘世秀还是把扁担留着备用,“几辈子都没解决到的问题,靠着一年就想完成,简直是做梦哟!”

带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诸多疑问,安岳县和东兴区迈开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攻坚战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