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区:让贫困户挪出“穷窝”安新居
横山镇打鼓村整洁亮丽
安居区着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让贫困户挪出“穷窝”安新居
编方案
安居区将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和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安居区易地搬迁“十三五”规划》《安居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三五”实施方案》
保质量
为让贫困群众住得舒心、住得放心,安居区建立“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从设计、招标、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常态监督,严把材料采购、施工质量、工程验收、建筑安全四道关口
扶基础
今年以来,安居区积极探索搬迁地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引进农业大户、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林地流转或者以贷款、土地、林地入股,与企业、村集体进行股权合作,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日前,在安居区马家乡偏岩村,位于5社和9社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施工工人正抢抓当前晴好天气,抓紧时间为39户贫困户、93名贫困群众的新居进行工程基础建设。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安居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拦江、白马、东禅、马家等13个乡镇51个村,共涉及搬迁群众3443人。截至目前,51个村均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预计7月底可完成房屋修建,贫困群众有望在年底前搬入新居。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去年以来,安居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做到规划布局、方案设计、施工管理、要素保障、检查验收“五个统一”,着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
科学作规划 让贫困户搬得放心
中午时分,观音镇双油房村代廷福家中,飘出一股土豆炒肉的香味,一家五口围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代廷福是易地扶贫搬迁户,按照相关政策,他们家的安置房主房面积有120㎡。
“我家原来住的是土坯房,每逢下大雨就发愁,现在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连菜园地都考虑好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住着建好的房子,代廷福笑容满面地指着房前屋后的“微田园”,他们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辣椒、嫩葱、土豆等。
作为全市脱贫任务最重的区县,安居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安居区82个贫困村集中分布在全区17个乡镇边远落后、旱片死角、水库淹没三大贫困区域。为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早日摆脱不利的地理条件,安居区将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和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安居区易地搬迁“十三五”规划》《安居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三五”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首先明确要搬谁,而且对象必须精准。在寻找“贫困人”的过程中,安居区严格按照“户申请、乡镇村核查、组评议、村票决、乡镇审核、区审定”的程序,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屋由区规划局按照一条线一个风格的原则确定,充分结合美丽新村建设标准,保证安置点风貌和风格的协调统一。
“为了避免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安居又严格控制住房面积、严格控制搬迁成本、严格控制农户自筹资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安居区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邹宗兵说。
不仅如此,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安居区还切实加强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建设,让搬迁户在入住新房的同时,告别贫穷和落后。
严把质量关 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
施工人员头顶烈日、忙碌不停,运输车与挖掘机配合默契,将土石方运出工地;已经浇筑好的圈梁旁,钢筋工认真地绑扎着钢筋笼。近日,记者在拦江镇马河嘴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现场看到,除了忙碌的施工人员,项目监理、镇上派出的现场代表和村上的监督员同样顶着烈日坚守在工地上。
“材料到了没?要抓紧施工哦!地基要打深一点,一定要保证质量。”负责现场监理工作的吴昊告诉记者,跟工程相关的一切都要管,包括进度、安全、质量监督等。为全面保障安置房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拦江镇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在每个点确定了现场代表,每天督导并汇报工程建设情况。每周召开例会,共同梳理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拦江镇只是全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为让贫困群众住得舒心、住得放心,安居区建立“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从设计、招标、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常态监督,严把材料采购、施工质量、工程验收、建筑安全四道关口。
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安居区采取以点为单位、乡镇为业主统筹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有利于安置房推进的方式,因地制宜、倒排工期,全力支持施工方建设工作,确保7月底全面完成建设目标。截至目前,全区12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有序推进,80%的安置点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另外,在资金管理上,安居区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采取按项目进度拨款的方式,通过留存质量保证金来为安置房质量“再加一把锁”,全力保障工程质量。
扶产业之基 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拦江镇凉风垭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平直的水泥路连着三排规格统一的房屋,道路两旁种着脆红李、格桑花等苗木,绿意盎然。
记者沿着水泥路爬坡而上,来到第三排最靠右的一间楼房,房门虚掩,刚下地回来的贫困户周道良正在家中洗菜做饭。“今天去给地里的桃树苗除草,准备再栽几亩地的桃子,明年游客就可以过来看桃花,三年左右就可以挂果。”周道良谈起脱贫,信心满满。
而他的信心来源于凉风垭村的产业规划,凉风垭村依托莲花湖推动产业调整,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走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子,连片统筹相邻的五琅坝、回音寺、燕子窝、文风、安乐山等5个贫困村共同打造“十里桃花源、万亩莲花湖”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和促进农民就业,实现群众持续增收。
搬出来,换个活法。搬出去怎么活?这几乎是每一个贫困户首要考虑的问题。安居区不仅给老百姓选好聚居位置,还选准产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安居区积极探索搬迁地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引进农业大户、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林地流转或者以贷款、土地、林地入股,与企业、村集体进行股权合作,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同时以贫困村为单位,设立产业扶持周转基金30万元、主导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资金30万元,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发展。
“安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始终贯穿一个理念,那就是‘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邹宗兵告诉记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以贫困户为核心,通过搬迁让贫困户越过贫困线,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立下愚公移山志,打好脱贫攻坚战。2017年,全区干部群众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决战扶贫,以易地搬迁推动扶贫,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以提升农民素质促进扶贫,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带领广大贫困群众一道致富奔小康!(遂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才兵)